两岸作家共话《双城故事》

    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台湾作者车守同(笔名吴汉仁)、白中琪合著的《双城故事——从上海到台北的一次文化平移》一书,八月十八日在上海书展亮相。

    《双城故事——从上海到台北的一次文化平移》一书的两位作者都与上海有着浓浓的情节,在台北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的车守同曾在上海攻读历史学博士学位。车守同应邀在书展签名时说,之所以写作此书,与他从小受到身边的长辈们经常谈及上海有关,1995年第一次踏访上海时就喜欢上了上海,上海的人文、语言、建筑、风俗等与曾经听过的上海故事及长辈们对上海的亲切一下子联系在了一起。于是开始了研究,十多年往来于台湾、上海遍访和收集,积累了丰厚的史料与故事。白中琪长期在上海工作和生活,多年来精心收集的当年从上海至台北的船票、两地往来的电报、信函、商业凭证等珍贵历史资料,佐证了上海的城市文脉早在上世纪隐入台北的历史对照。

    作者以详实的资料和故事,多视角地解读了上海与台北的关系,记述了从台湾光复之后至1949年前后上海、台北在人文、生活、教育、医疗、金融、贸易、商业等领域产生的影响,勾勒出了上海与台湾的渊源和两市的历史脉动,再现了台湾有着上海的脉,上海的历史也有着台湾的元素,成为了解和研究上海与台湾的珍贵资料。

    作者就上海对台北在社会生活,以及金融贸易、商业百货、综艺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所产生的影响,分章节按主题作了陈述,并具体细微地勾勒出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以及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在台湾的去殖民化和现代化进程中所扮演的引领者和榜样的角色,以及台湾与大陆之间不可分割的文化血脉渊源。

    从台北的街头巷尾、普通民众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方面,细数了种种从上海移植到台北,继而在当地生根发芽的事物,大到商务运作、产业发展,小到米面点心、鞋袜纽扣,无处不有上海的影子。“上海”也在那个特定时代,成为台北人眼中“时尚”的代言词和台北在迈向现代化都市进程中所积极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上海功德林素食,成立于80多年前,被誉为中国素食餐厅的鼻祖,而迁台后的功德林,亦是台湾素食餐厅的鼻祖。司麦脱衬衫、三枪内衣、明星花露水、王开照相馆、上海铅笔厂、上海银行等在上海耳熟能详,在台北也深耕发芽。原来台北人没有喝豆浆的习惯,是迁台的上海人把豆浆带到了台北,在台北市豆浆工厂一桥之隔的永和地区发扬光大,又以“永和”豆浆之名在上海及各地生根,被誉为中国豆浆的“第一品牌”。上海的徐汇中学、复旦中学,在台北也有同名学校,又共同拥有相同的校徽、校训、校歌,原来是一脉相承。

    书中“1949年大迁徙,也让中华文化在台湾发扬光大,饮水思源,从上海看台北,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历史猜想经验。在台北,由文化所创造的无穷契机,自1987年以后,随着两岸开始交流,重返上海乃至全大陆,影响着亿万人。这是一份全体中国人都应该共同珍惜的资产”,让众多人感慨。“徘徊在台北西门町或者上海南京路,每每兴起一种血浓于水,终至热血沸腾的情感,1949年以后的台北,很上海;1987年以后的上海,很台北。”读来让人感到亲切。

    上海市常务副市长屠光绍今年6月9日至12日访问台北市时,曾将《双城故事——从上海到台北的一次文化平移》一书作为礼品赠送给台北市长郝龙斌。这本书,成为深化上海与台湾新一轮城市交流与合作的文化见证之一。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