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低调,但“树欲静而风不止”

    解放书单:《中国超越》与之前的《中国触动》《中国震撼》一起构成了您的“中国三部曲”,这三本书有何内在联系和区别?

  张维为:2008年出版的《中国触动》,是我走访世界百国的所见所闻,相对比较感性。我当时写道:“中国崛起已经触动了整个世界,并会继续触动这个世界”;《中国震撼》是第二部,明确提出了我的主要理论观点:中国是不同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文明型国家”;第三部《中国超越》则延续了前两者,从“文明型国家”的视角,探讨了中国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和西方模式的超越。

  解放书单:您将中国定义为一个“文明型国家”,是基于怎样的思考?

  张维为:我觉得这首先是一个事实阐述,文明型国家就是一个世界上五千多年延续不断的古老文明和一个超大型的现代国家的结合。这样的国家,世界上只有中国一个。

  我归纳了“文明型国家”的八个特征,可简称为“四超”和“四特”,即超大型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疆域国土、超悠久的历史传统、超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语言、独特的政治、独特的社会、独特的经济,其中每一点都包含了传统文明和现代国家的融合。

  解放书单:从“文明型国家”这一定义出发,您对中国的发展得出了怎样的基本判断?

  张维为:“文明型国家”有自己的逻辑,中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也就是我们自己的一整套做法、理念和制度安排。它主要有八个特点,即实践理性、强势政府、稳定优先、民生为大、渐进改革、顺序差异、混合经济、对外开放。在制度安排上,我将它概括为“一国四方”。“一国”即一个“文明型国家”。“四方”,即在政党制度方面,中国是一个国家型政党;在民主制度方面,我们最大的特点是“协商民主”;在组织制度方面,我们最大的特点是“选贤任能”;在经济制度方面,我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种“混合经济”。

  “文明型国家”是由中国超强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决定的,一旦我们不按照这个“基因图谱”生长,中国的发展就容易遭遇挫折和失败。所以,中国不能也不会跟着别人亦步亦趋,不会照搬西方或者其他任何模式,它只会沿着自己特有的轨迹和逻辑继续演变和发展。

  解放书单:从您对“文明型国家”和“中国模式”的阐述中,能感受到强烈的“中国自信”。这种自信从何而来?

  张维为:过去20多年来,我走访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对许多问题可能有一些更全面的认识;在国内我也去了很多地方,做实地调研,了解中国发展状况。中国的发展和崛起需要通过国际比较才能看得更清楚。我感受到,过去30多年间,在不少方面我们的发展成就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这一点毋庸置疑。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我们既有伟大的历史传承,也有辉煌的崛起业绩,因此我们可以从历史和现实这两个维度获得足够的自信。

  当然,“中国模式”并非十全十美,我们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包括腐败、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大等问题,但我们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国际比较,并得出一些审慎而全面的结论。我相信,中国的问题都可以说清楚,最终也都会有解。

  解放书单:在“中国三部曲”中,您在阐述观点时,独特的话语体系和语言风格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张维为:我努力在话语和形式上有所创新。我把这三本书的话语特点概括为“全面的”、“强势的”、“民间的”,力争把中国的事情向国人说清楚,向全世界说清楚,通过中国眼光观察世界,也通过中国话语评论世界。

  解放书单:中国传统文化讲求温和礼让,您为何刻意选择强势的话语风格?

  张维为:因为“树欲静而风不止”。中国的崛起超出了西方的想象,他们很不习惯,于是有人用西方的强势话语来批评中国、指责中国,这其中有不少误判。尽管我们特别想低调,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要用比较强势的话语来回应。

  我在这三部曲中贯穿了一个主题,即中国人要用自己的思考和话语来评述中国的事情和天下的事情。我希望自己书中的观点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发更多的人去思考相关的问题。我也非常欢迎讨论和辩论,从而为中国发展、为中国话语的建构,提供更多更好的思路和建议。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