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着优秀童书的孩子就是儿童出版业的未来”

    陈卫平说,一路走来发现,如果台湾的儿童文学不加入儿童阅读行列,孩子只看教辅书长大,思维会变得非常狭隘。

  近两年来,儿童读物的出版愈加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大陆,提起儿童出版社,我们总能想到海豚出版社、接力出版社等等,但是对于海峡对面的台湾我们却知之甚少。事实上,台湾的儿童出版早已走在大陆的前面,并且早早地面对了来自大出版社的压力和数字化的危机。日前,晶报记者专访了台湾小鲁文化出版社社长陈卫平,了解到台湾儿童出版业态的方方面面。他特别强调,老师和家长不应该画地自限,不要认为小孩子的书都差不多,其实差别很大。

  谈发展历程

  富裕了才会重视儿童阅读


  在大陆,为何儿童阅读在近两年来如此受重视?台湾小鲁文化出版社社长陈卫平认为,社会发展起来后,一些东西才能慢慢被看见,儿童阅读也是如此。几十年前,台湾的儿童阅读也没有受到重视,孩子们看的书基本上都和应试教育有关,这一点上整个亚洲地区基本都很相似。

  大概从20世纪80年代前后,台湾开始重视儿童出版。“人均年收入一万美元的时候,人们就会开始重视儿童阅读,富裕了观念上也会改变。”陈卫平说,当时比较多的还是传统的门类,如儿童小说、成长故事、寓言等,只是相对变得多元化一点,几年后绘本进入人们的视野。

  陈卫平说,一路走来发现,如果台湾的儿童文学不加入儿童阅读行列,孩子只看教辅书长大,思维会变得非常狭隘。“因为教科书的用意是给予一代人基本的知识,但是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知识、丰富的内涵。教科书以外的读物加入到儿童阅读当中后,才能丰富一个人的心灵。”

  在儿童阅读和儿童出版方面,台湾比大陆的发展快了二三十年。“台湾走在前面一点,现在大陆经过了改革开放,已经有了很好的铺垫,但是还不能急,人才是慢慢才会出现的。我们先参考国际上的一流作品,经过一两代人的阅读沉淀,当看一流作品的小朋友长大了,就有可能成为本地化的创作人才。他的眼界、他的标准都需要滋养的过程,几十年后肯定会开花结果。”

  谈现状

  小而精致,百花齐放


  台湾的绘本引进快二十年了。陈卫平说,经过二十年的阅读沉淀才有了较为蓬勃的本土原创。“这五年来,台湾的原创才真正地发展起来。创作需要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爆发出来。我们今年出了一本台湾画家画北京的书,获得‘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最佳童书奖’非小说类奖项,这也是华文地区的创作者第一次获得这样的奖项。这说明台湾的画家和创作者到了现在才有了爆发力。”陈卫平称,如今台湾的创作出书基本上都可以卖出海外版权。

  台湾的儿童出版社可以用小而精致来形容。目前台湾有几十家专门做儿童读物的出版社,每年出版物达两三千种。陈卫平所在的小鲁文化出版社规模可排前三,每年的出版物有七八十种。“台湾有很多小的出版社,四五个人,一年出十来种书,营收应该比上班好多了。”

  台湾的儿童出版社虽小,但称得上百花齐放。每个出版社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如有的专门做绘本,有的专门做引进图书等。目前台湾的儿童出版物约有五分之一为原创,读者的偏好主要还集中在文学类上。

  在台湾,阅读推广人是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原创的作品,首先是‘故事妈妈’觉得好,才会去推广,然后学校或图书馆也购买,有这样的力量来支持创作。”台湾的儿童出版人大多是文人出身,都维持着理念上的合作,极少有利益上的交易。“顶多就是给‘故事妈妈’寄一本书。”

  谈问题

  原创人才储备太少


  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陈卫平说,最初做儿童出版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写手不够,插画师不够。

  十年前,法国某大出版社的总编辑到台湾交流,陈卫平问他:“贵公司在法国如果要出一本儿童读物,需要画插图,怎么样找到好的画者?数量够不够多?”不想该总编辑说插画师差不多有八百多人,“我一听就悚然一惊,他的人才库是很惊人的,这一点上台湾差得远,大陆没有起步就更不用提了。”

  但陈卫平并不悲观。“大陆人口这么多,人才的潜力是很大的。台湾这么小,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也可以出现一些好的东西,赢得国际大奖,跟世界级的作者并驾齐驱也不逊色,所以未来大陆是值得期盼的。现在大陆每年引进的国外优秀儿童读物就有好几万种,这一代的孩子不出十年就可以自己画了,他的色彩、情节、布局、眼力不是吴下阿蒙了,那么他的机会就来了。”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