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出版社的“托儿”,想谈点出版社如何创名牌的问题

    但酒好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产品也要靠宣传。出版社的许多人是文人,以自吹为耻。其实好东西不吹谁知道?宣传好书手段极多,组织书评、开会、围绕作品组织讲座等等。在互联网时代,宣传并非难事,成本也不高。一本好书只摆在书店里,知道的人十分有限,只有宣传才会让更多人知道,而且靠各位“托儿”的口口相传达到口碑广告和效应。

    这些都是实际工作,使这一切变为可能的还在于出版社领导的重视。不能平等对待每一本书,差别待遇才有名牌。有些书是扶不上墙的,再做功也无用。确定选题之后要组织精兵强将,“新知文库”的负责人徐国强先生及编辑都是相当出色的。而且,不能用近期效益来创品牌,要放眼长远。“新知文库”从2007年起步,当初也默默无闻,是他们不懈的努力,才有今天的成功。要做到这一切当然要有投资。没有钱能找到好编辑,找到好译者?从媒体上知道,上海译文出版社已把“译文纪实”作为重点。他们的确付出了努力,相信也会有好结果。这正是我相信会出现的“京新知、海纪实”齐飞的原因。

    做出版业的名牌丛书不仅是出版社的事,也是事关精神文明的大事,它也是为每一位爱书人服务。社会的事就要大家关注,有钱的出钱,可以作为出版名牌丛书的基金,有力的出力,可以为出版名牌丛书出谋划策。希望有更多“新知文库”、“译文纪实”这样的名牌丛书出现。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