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三个聚光点“逛”书展

    一年一度读书人的节日——2016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已于本周三开幕。

  十余年来,每年有大量图书选择在上海书展发布、展示,同时还有众多阅读推介和交流活动,今年更是多达700多场。从这些新书与活动中,我们梳理出三个聚光点,或能描摹此届书展风采之一二。

  聚光点之一 鲁迅

  鲁迅作品不但已成为时代文学经典,而且在同时代为数不多的经典读物中又占据了一个制高点。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新中国成立前这个时间段里,有一定创作业绩的作家多达6000余人,他们出版的各类作品至少有13500余种。但是,能够体现这一时期文化精神、人格理想和思想艺术原创性的作家,首推鲁迅。

  在鲁迅逝世80周年之际,纪念鲁迅的活动、推出有关鲁迅的书成为上海书展重头戏。

  其中,《房向东鲁迅研究文集》 已经在上海书展亮相,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如此介绍此套丛书——“这是献在鲁迅坟前的一束鲜花。”

  “房向东鲁迅研究文集”共六册,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房向东出版了多部鲁迅研究专著,该文集是其鲁迅研究的集大成。全集采用随笔、散文和杂文等方式,具有相当的可读性,是鲁迅研究大众化、学术研究通俗化的典范。

  钱理群评价此书,“读者看了下了很大功夫写成的这些专著,不仅可以了解当年的历史,更可以从中吸取某些历史的经验、教训。”北京鲁迅博物馆原副馆长陈漱渝称赞房向东的书“旗帜鲜明,毫不吞吞吐吐”,“是不平则鸣之作”,是“血性文章”。文学评论家王彬彬将房著看作是“学院之外的学术”,“有着学院研究者无法替代的价值”。

  同样在上海书展亮相的还有长篇传记文学《鲁迅全传·苦魂三部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张梦阳,在多年研究鲁迅的学术基础上,融合自己对于鲁迅的深切心灵感悟,历时多载,完成了这部百万字传记,全景式地再现了鲁迅和他那个时代,既是鲁迅这位伟大作家的心灵史,也展现了当时社会的众生相。

  全书分为《会稽耻》《野草梦》《怀霜夜》三部曲。《会稽耻》以绍兴鲁迅青少年时代从小康到没落的坎坷经历为主线,重在刻画青年鲁迅的精神成长,重在突出“绍味”。《野草梦》以北京鲁迅中年写作《野草》《彷徨》时期与女师大风潮、三一八惨案、许广平爱情的纠葛为主线,展现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与文人心态,重在突出“京味”。《怀霜夜》以上海鲁迅晚年与瞿秋白等人的友情为主线,展现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历史画面和围绕在鲁迅身边的各色人物的社会众生相,以及当时革命者复杂的内心世界,重在突出“海味”。“三味”比较全面、系统、真切地展现了鲁迅的全人、思想、著作及其产生的历史环境和周围人物的面目、心态,让读者看到了一个“近于真相”的鲁迅。

  聚光点之二 上海

  你曾在一座城市深度行走过吗?无论是以过客或是住客的身份,我们总是畅想在遥远的城市独自行走,轻触历史与文化的纹路。

  在上海,有一些人已开始这样的行走,他们用文字、影像记录下城市的N种面貌,聚成了这样一套书系——《上海里弄文化地图:石库门》《王澍建筑地图》《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上海杂货铺》《上海教堂建筑地图》《上海高度》《上海外滩建筑地图》。

  石库门里弄,许多老上海人生于斯、长于斯,却不一定真能对它了解至深,《上海里弄文化地图:石库门》带你漫步石库门里弄民居,体验石库门市井生活,记录石库门建筑风貌。

  你可能听到过邬达克这个名字,他是一位在上海铸造了传奇的外国建筑师,从1918年末来到上海,直到1947年初离开这座城市,他在上海建成的项目不下50个,其中25个项目先后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邬达克在上海的作品数量之多、种类之全、分布之广、质量之高,在世界建筑史上也不多见。《上海邬达克建筑地图》记录了邬达克的传奇,也是上海都市文化的传奇。

  对城市变迁的记录者而言,上海高度的变化是一种有温度的记忆。从小时候在屋顶上看人民广场的烟花,到如今老房子的居民常常投诉被高楼遮挡了阳光,高度的变化对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上海高度》通过10位摄影师的20余幅作品,为观众呈现上海城市成长中各个时代的最高建筑,以及当时的城市风貌。

  虽然高度仅仅是这座城市成长的一个维度,但在这一视角的记录中,我们再一次认识了不断发展的上海。《上海高度》带领读者从唐经幢、龙华塔、石库门至国际饭店、东方明珠电视塔到上海中心,历数上海这片土地上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轨迹,回望一点一点“长高”的上海。

  了解上海,不光要在城市中行走,还要体会上海的文化、上海的记忆,上海书展也成为了了解上海文化最好的窗口。

  昨晚,《海派木偶戏》在上海书展举办了新书发表及表演活动,引得现场的读者纷纷驻足。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