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子书》何以问鼎2017“世界最美的书”银奖

    近日,2017“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在德国莱比锡揭晓,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虫子书》荣获银奖,这是该社第一次获此殊荣。由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主办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已有近百年历史,代表了当今世界书籍艺术设计的最高荣誉。“世界最美的书”每年评选“金字母”奖1名,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5名,荣誉奖5名。组委会今年收到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的参评作品近600件(包括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创设并组织评选的25种2016“中国最美的书”),国际评委团经过3天的精挑细选,最终推选出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14件作品荣膺2017“世界最美的书”称号。

  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的《虫子书》是著名设计师朱赢椿与虫子们共同创作的一部奇特作品,全书除了版权页上图书的书号、责任编辑、印张、页数、印厂等信息外,并无文字符号。2016年,在该书获得“中国最美的书”荣誉时,评委会曾给出如下评语:“全书内页没有文字,由虫子留下的爬行痕迹构成。经过非常细致的观察与处理,虫子们一幅幅形态各异的‘作品’,具有书法与文本的气韵,妙趣天成……”

  朱赢椿表示:“《虫子书》一个汉字都没有,这本书中,我的角色其实就只是一个收集者、服务者、侍者,我给虫先生们提供吃的,提供纸和墨,等它们创作完毕之后帮它们清洗干净再送它们返回原地。我只是个观看者。”原来,有一次朱赢椿在园子里写生,中途离开了一会儿,回来却看见虫子在速写本上爬,身上沾满了墨汁。他也不恼,就在一旁一直看,等到虫子走了,他拾起速写本,这就是虫先生给他留了幅墨宝。“这是造物的神奇,也是生命的偈语。”由此,触发了朱赢椿作《虫子书》的创意。

  “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图书的装帧设计,包括‘最美图书’的参赛作品,用心在技艺上、甚至是工艺上下功夫,由此出现形式大于内容的弊病,过犹不及。”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汤文辉表示,《虫子书》的内容和形式是高度统一的,当内容和形式浑融一体时,并不容易区分出何为形式、何为内容。《虫子书》体现了设计的核心:创意和创造;更进一步,《虫子书》指向了“道”,反映了中华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哲学精神。“蜗牛、蚯蚓、椿象等小动物行走过的痕迹,旁人视若无睹,朱赢椿日久凝视,越看越觉得讶异、神奇,仿若一幅幅书法或是山水画,颇费琢磨:潜蝇的行书、蚯蚓的大篆、蜡蝉的工笔、天牛的点皴、瓢虫的焦墨、蜗牛的写意、椿象的飞白、马蜂的狂草……”

  显然,《虫子书》与中华文化传统的相关性,并不仅仅在于虫子的行迹像书法、像山水画,“整体而言,更在于《虫子书》的创作展现了中华文化传统‘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仰观俯察’的思维方式、‘民胞物与’的情感态度。”汤文辉回忆,他拜访朱赢椿先生的工作室“书衣坊”,工作室门窗常开,虚心纳物,而窗外就是菜园,草长虫飞,小虫自然也常常光顾工作室。书衣坊主人善待昆虫,从不用农药,小虫但吃菜叶无妨;他还邀请虫子们参与创作,细心观察。

  《虫子书》获得“世界最美图书”银奖,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在欧洲得到广泛共鸣的体现。“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在提供具有普适意义的价值,比如‘忠恕’之道,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念。很多价值及理念在不同文化中是共通的,但在某些文化传统中得到了概括、提炼和更自觉的发展,当这些理念和表达在参与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时,往往能激发更多的共鸣。”汤文辉如是表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面对国际文化交流时,我们应该“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如何达到这一目标,相信不同领域有不同的思考和实践。显然,获得“世界最美图书”大奖的《虫子书》,用其独特的创意、设计和表述,讲了一个中华文化传统中人和虫子的故事。

  据了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是“中国最美的书”的“常客”,近年来,共有《姹紫嫣红〈牡丹亭〉:四百年青春之梦》《荷兰现代诗选》《辨象:行走于建造与艺术之间》《蜗牛慢吞吞》《平如美棠——我俩的故事》《在紫禁城》《虫子书》7本好书入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