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爱上哪种读书会?

    二是由爱书发烧友自发组织的民间读书会。这类读书会因数量多,成为目前比较流行的主流读书会,但却存在经费短缺和人力不足等问题。所以想要维持周转,就得另辟路径。目前,民间读书会的运营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自给自足的运营模式,如南京的“金陵读书会”有两种模式值得借鉴:一是采取AA制模式运营,每周三“金陵读书会”都在一家悠仙美地餐厅举办活动,前来参与的书友自行点用30~40元左右的餐饮,凑足餐厅包厢的最低费用;二是与街道合作,“金陵读书会”的周末专场是在梅园街道的梅园书房举办。据“金陵读书会”创始人之一许金晶说,与街道合作既能免除场地费,还能扩大品牌影响力。这样灵活的运营模式也让“金陵读书会”成为比较长寿的读书会,创办已近9年时间。

  除了与街道合作,一些读书会还与书店、咖啡馆合作。如“星期天读书会”一路“蹭”到底,从2011年底至今的100多期活动场地费都是免费,社会资源的支持是读书会办下去的重要保障。

  另一种是政府半资助型运营模式,如“悦的读书会”,该读书会与当地政府合作举办阅读活动。这种与政府合作的模式既能使读书会长久走下去,还能获得盈利。

  三是依托于高校由教师创办的读书会。这类读书会由于依傍高校和教师的丰富资源,有着自己的运营模式。如“群学书院”由南京大学的一名老师创办,但它并不只是针对青年学生和中青年教师,是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一家读书会。“群学书院”的金牌活动是一项盈利的活动,即不定期推出文化游学活动,每人收取相对可观的学费,以保证读书会正常运营。据读书会负责人陆远说,刚开始做读书会时,想与学校捆绑在一起,但做了游学之后,发觉无论整个大的环境、形势,还是基于我们个人社会身份的考虑,都不宜与学校捆绑在一起,因为太局限;另外,“群学书院”也与南京当地宣传部门合作,定期在永慕庐举办人文社科沙龙,成为当地一个有标志性的读书会,也是南京地标性的文化名片。

  四是名人创办的读书会。如人们所熟知的“樊登读书会”,是由央视节目主持人、MBA资深讲师樊登于2013年末创办,以其创始人名人的身份,获得关注和追捧。该读书会是一款以会员制运营的读书会,目前会员人数超过100万,是众读书会中用户较多,且书友中认可度较高的一家读书会,而其会员制运营模式也让其他读书会争相模仿。

  用情怀支撑的读书会可以走多远

  大部分的读书会创始人在创办读书会之时,都是怀着一颗热爱阅读、热爱分享的心来做,更是一种情怀支撑着他们走过困境,走过低潮,但光有情怀是不行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读书会渐行渐远,有的读书会却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当我们了解读书会的各种运营模式后,不难发现,能否办好一个读书会,与经费充足并没有直接关系。不管是主流读书会还是非主流读书会,办好读书会,花费最多的还是创办人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换句话说,读书会自身的定位,决定读书会持久发展。

  2011年“星期天读书会”成立,创办之初并非以营利为目的,因创办者的兴趣而做,但由于创办时间已有5年,两位创始人除了读书会各自有本职工作,在心力和精力上都心有余而力不足。近一年来,该读书会已经大大减少了各类读书活动,目前,在长期活动方面只保留了与上海徐汇区图书馆的合作项目,即每月在徐汇区图书馆举办一个观影活动,所放的电影都是有原著的,以此来引导人们的经典阅读。此外,每月还有一场其他活动,但这是不固定的活动。据“星期天读书会”创始人之一安小羽透露,因没有固定的场地,以及经费、人力的不足,读书会每个月只能准备一到两场活动。

  总体而言,“星期天读书会”最大的问题是经费的问题,但也有一些读书会面临的是其他问题。

  对于读书会而言,活下去固然很重要,但其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大部分的读书会的创始人认为人们的精神生活同样重要。为理想的阅读和理想的生活方式而工作,这也是很多读书会创始人的初衷和理想,也是支撑着他们和读书会可以一直走下去的动力。

  对于“金陵读书会”而言,读书会与理想状态还有些差距,该如何平衡读者的广泛参与性与讨论的深度性,是许金晶等创始人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众所周知,读书会不仅仅只是引导人们参与阅读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探讨人生中更深层次的问题,这属于精神范畴。许金晶说,目前读书会的活动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活动主讲人还是读书会的理事成员,能够作为主讲人的书友比较少;二是由于资深书友较少,读书会互动过程比较薄弱,讨论的深度不够。

  其实,读书会的目的不是聚集一批精英的人,也不是传递知识,而是一个让大家有平等交流的平台。通过定期的活动,让参与者养成阅读与交流的习惯。让参加读书会,就像喝一杯茶一样的简单,让读书分享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之一。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