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而知新:走进边际成本为零的社会|《数字网络环境下传统出版社的转型发展》序

  【编按】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随着近些年数字技术应用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拓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层出不穷。出版行业也在持续进行着数字化转型。

  早在多年前,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原总裁陈昕老师就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趋势,并运用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边际成本,把互联网与数字化时代图书出版业将要遭遇的业态变化,通过经济学模型予以了详实的分析。他的这一前沿性研究成果,收录于他于2015年出版的《数字网络环境下传统出版社的转型发展》一书中。以下摘录著名经济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教授为该书所写的序,以及该书责任编辑忻雁翔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的部分内容。



《数字网络环境下传统出版社的转型发展》
陈昕 著
ISBN:9787543225442
格致出版社 2015年8月版


走进边际成本为零的社会
张军

  陈昕先生是华人出版界的大人物。上世纪80 年代初中期,他不仅在学林出版社为当时的新生代经济学家出版过一些优秀的著作,而且还在三十年前一手组建上海三联书店并策划主编了《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从此开启了中国经济学的上海三联学派。当今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那批经济学家,最初的研究作品几乎全部是在上海三联书店的这个系列中出版的。陈昕不仅成为了中国经济学家的朋友,也站在了经济学家的行列。他对经济学有超然的直觉,善于发现有前途的研究题目并能对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发表有深度的见解。这是他三十年前就能把最优秀的经济学著作选入其出版系列并能早于他人看到中国经济学研究范式转型之必然的原因。

  陈昕不仅是著名的出版人,也是著名的学者和作者。除了经济学之外,他的研究涉猎范围很广。我也很喜欢他发表的那些书评和短论文章,包括那些人文气息很浓的文章。更为难得的是,他作为行内人士,还专门从事着出版行业的研究。上世纪90 年代初,他就出版过《中国图书业经济分析》,赢得行内外的好评。在他主政上海三联书店、香港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和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期间,更是发表大量有深度的文章,我很高兴看到这些文章的一部分已经收入了这本著作,从中可以看到陈昕作为一线出版人的观察与思考,从他的分析中更能体现他作为学者的功力。与此同时,陈昕对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早有警觉,许多年前就关注和思考互联网对出版行业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是探讨互联网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将如何影响图书出版行业的未来。

  在这本书里,陈昕发展了一个基本的概念框架,在这个框架里,他巧妙地在图书出版行业里引入了互联网和数字化时代生产方式的一个最主要特征,也就是生产的“边际成本趋于零”。在经济学上,边际成本是指在支付固定成本之后每多生产一单位的产品或服务所需要增加的成本。显然,边际成本趋于零或者为零并不是说产品的生产或服务的提供可以不需要成本。相反,生产需要巨大的固定成本投入才能使得边际成本趋于零。2014 年10 月,我与《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书的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先生对话时,里夫金先生特别提到这个问题,因为很多读者总是把零边际成本理解为零成本。实际上,零成本的生产和供给是不可能的,但多生产或多提供一个单位的产品与服务而并不增加总的成本,确实是可能的。里夫金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中不断提及的在网上下载音乐就是边际成本为零的例子。而且里夫金认为,边际成本趋于零是市场交易经济模式向他所定义的“协同分享模式”转变的触发条件。而在陈昕看来,边际成本趋于零也是图书出版行业的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模式转变的触发条件。

  给出这样一个判断是不容易的,因为我们之前的世界是建立在边际成本大于零并且趋于递增的条件之下的。我们迄今为止观察到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均能用边际成本递增来解释。而一旦边际成本为零,除了极端的公共品的提供之外,经济学家看到的就会是逻辑上的一个悖论。比如说,在市场经济模式里,提供产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因而,可以供给的市场存在着边界,不能任意扩大,而在零边际成本经济模式里,这个边际成本不仅在递减,而且趋向于零。这意味着,供给的边界就不存在了,一个企业可以覆盖的市场规模在理论上说可以大到无边。更致命的是零边际成本对“效率”概念的颠覆。拉里·萨默斯和他的同事在2001 年曾经写过一篇论文,讨论了这个问题。这篇论文题为《信息时代的经济政策》。他们在论文里说,互联网会改变整个经济世界,但有一个问题,经济效率的根本原则是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但是互联网中数字化的方式会使得边际成本降为零。如果信息产品以零边际成本在市场上销售,那依赖销售收入抵消支出而获得利润的公司就无法创造并且生产出这些产品了。这就是一个逻辑上的悖论。那么,这个悖论有没有解呢?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