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族、两片大陆、三代人,演绎爱恨纠葛的非洲版《白鹿原》|古尔纳《海边》

  本文作者:宋玲(古尔纳作品《海边》责任编辑)

1
  《海边》(By the Sea)是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创作生涯的第六部小说,出版于2001年,入围了当年的布克奖长名单和《洛杉矶时报》图书奖短名单,是古尔纳代表作《天堂》之后的又一部力作。2007年《海边》还获得了RFI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目击世界图书奖。

  古尔纳自80年代首部作品《离别的记忆》出版后,至今已出版了十部长篇——按出版时间排序分别是:《离别的记忆》《朝圣者之路》《多蒂》《天堂》《赞美沉默》《海边》《遗弃》《最后的礼物》《砾心》和《来世》。

  《海边》处于古尔纳作品序列的中后期,题材上也可以说是连接了移民的“前世”和“今生”。两个来自桑给巴尔的异乡人,萨利赫·奥马尔和拉蒂夫·马哈茂德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在西方文明的中心伦敦相遇了。小说以多视角叙事讲述了两位主人公或是被迫或是主动背井离乡的原因,由此引出种种记忆,小到家族恩怨,大到桑给巴尔的殖民独立史,将一段段个人、家族的私人叙事拼凑起来,置于宏大的时代社会图景之中,形成了一组波澜壮阔的家族史诗。

2
  古尔纳笔下的人物经常从内心深处渴望着某种他们自己也无法名状的东西,或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地方。《海边》中的两位主人公正是如此。小说一开场就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并不陌生的“后殖民”场景中:

  20世纪末的一个11月23日,萨利赫·奥马尔,一个从桑给巴尔来到英国寻求政治避难的老人,在盖特威克机场的海关入境处被扣留。一位名叫凯文·埃德尔曼的海关官员对老人进行了讯问,而奥马尔始终沉默不言,假装不懂英语。

  “……你知道吗?你的申请审查起来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最终你还是有可能被遣返。不会有人给你工作。你会孤苦伶仃、一贫如洗,生病的时候,没有人会照顾你。你为什么不留在你自己的祖国安度晚年?这是年轻人玩的游戏,所谓避难,其实就是想到欧洲找工作和发大财,不是吗?这里面没有什么道德不道德的,只有贪婪。也不存在所谓的生命危险,只有贪婪。沙班先生,像你这样年纪的人,应该不至于要走这条路。”

  有趣的是,埃德尔曼本人也是难民的后代,他的父母是来自罗马尼亚的难民,但他却坚称他的父母与奥马尔“不一样”——

  “他们是欧洲人,他们属于这个大家庭,名正言顺……跟你说了这么多,我自己也很难过,因为你听不懂,真他妈的希望你听得懂。像你这样的人纷纷涌进来,丝毫没有考虑到会造成什么伤害。你们不是这个地方的人,你们不会珍惜我们所珍惜的任何东西,你们没有经过几代人的付出,我们不希望你留在这里。在这里,你的日子一定会很艰难,你会承受各种羞辱,甚至会遭受暴力。”

  一番刁难后,埃德尔曼没收了奥马尔从家乡带来、视若珍宝的沉香木——这也是小说中出现的第一个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道具,由它引出了那个送给奥马尔沉香木的波斯商人侯赛因——此人正是导致了奥马尔和拉蒂夫两家结下深仇大恨的关键人物。小说中类似这样“草蛇灰线”的伏笔出现过多次。

  入境后,奥马尔被送去一个海边小镇暂住,难民委员会为他安排了一位精通斯瓦希里语、同样来自桑给巴尔的中年学者——拉蒂夫·马哈茂德,前来帮忙翻译。拉蒂夫本人是从桑给巴尔前往东德留学,辗转逃至英国,从此再也没有回过家乡。虽然拉蒂夫在英国经过多年努力已经成为了一名德高望重的诗人和教授,但身处异国他乡,他对于周遭人的言语态度依然敏感。

  拉蒂夫收到难民处官员瑞秋的电话留言,说有一位自称赖哲卜·舍尔邦·马哈茂德的老人需要翻译帮助,这立刻引起了拉蒂夫的关注和警觉——因为“赖哲卜·舍尔邦·马哈茂德”正是拉蒂夫父亲的名字。这到底是恶作剧,还是巧合?最终,拉蒂夫满腹狐疑见到奥马尔时,记忆的闸门轰然开启,一幕幕关于家乡的沉重记忆开始袅袅浮现,两个声部的叙述交替呈现。

  五十年代的桑给巴尔,拉蒂夫的父亲赖哲卜·舍尔邦·马哈茂德在工务局当差,由于受到商人侯赛因的蛊惑,将家里的房子抵押给侯赛因贷款去做生意,结果血本无归。

  1960年,奥马尔在桑给巴尔经营一家家具店,侯赛因为了挑选礼物第一次来到店里,相中了一张精美的乌木桌子。结果,侯赛因用一半现金和一包沉香买下了乌木桌子,送给了赖哲卜·舍尔邦的儿子、拉蒂夫的哥哥——哈桑。之后,侯赛因将赖哲卜的房屋抵押协议转让给奥马尔,并从他手中借走一笔钱,自此消失无踪,顺便还把哈桑也一起拐走。拉蒂夫的父母原本就感情不睦,经历此次重创,整个家庭更是支离破碎。

  桑给巴尔在地理位置上临近东非海岸、毗邻印度洋,处于印度洋贸易路线上中心位置,与阿拉伯世界有着悠久的贸易史。这个小岛吸引了无数的商人和殖民者,他们来自当时的阿拉伯半岛(即今天的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也门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南亚、非洲大陆,以及后来的欧洲。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