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时应势 守正创新 以深化数字化转型推动出版工作高质量发展

  数字时代,变革之中蕴藏无限可能。近年来,集团顺时应势、守正创新,奋力推动出版数字化改革朝着深度融合、整体转型、能力提升跃迁蝶变。一批具有世纪辨识度、全国影响力的“硬核”数字出版成果涌现,释放了出版经济发展新动能,成为了出版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一、顶层设计+基层创新,以机制的确定性确保出版数字化改革的稳定性。

  出版数字化改革的行稳致远,须以有效的推进机制为前提。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集团建立健全了一套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确保了数字化改革的稳定性。

  顶层设计上,在前期周密调研和多轮讨论修改的基础上,集团于2018年4月正式下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数字出版三年行动计划》,作为集团数字出版工作的首个“顶层设计”,从“两个方向,四个层次”对集团关键时期的数字出版工作方向、目标和路径进行总体谋划和系统布局,为深化转型发展提供科学指引,避免改革实践走弯路。基于对互联网规律的深刻把握,“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分类聚合、平台运营”的出版数字化改革全新解法,集团层面负责总体规划设计、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协调资源统筹推进,基层单位负责大胆探索实践、落实决策部署、承建重大项目,以此破解出版数字化改革全局工作中最具有根本性影响力的本质性问题。

  围绕“三年行动计划”,集团先后出台《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数字版权内部授权的操作方法》、修订《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数字版权管理规定》等,形成一套较为完整、且可操作的出版数字化改革制度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时空、单位、层级之间的壁垒,极大解决了长久以来阻碍基层创新发展的出版资源不足、聚集效应不显著、人才队伍缺乏等难题,激发出基层奋勇争先、开拓创新的强大动能,由此带来了基层创新上的百舸争流。例如,上海辞书出版社开创工具书转型范本,建成一支涵盖内容、技术、运营、销售职能齐全的30余人的数字出版团队;上海教育出版社主动承担重任,与上海进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上海砥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切实推进集团基础教育数字化改革的生动实践,短时间内即在互联网教育领域崭露头角;上海古籍出版社审慎评估、果断投入,全力打造古籍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为新时代古籍整理数字化建设做出行动表率;上海译文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大力推进“纸电声一体化”模式,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等积极实践“一书一码”模式,成为支撑主业提速发展的基本方向;文艺社·故事会独创性地打造并迭代以《故事会》品牌为代表、整合集团期刊垂类资源的期刊数字内容体验和分销移动端产品故事会APP;少儿社围绕《十万个为什么》内容资源,研发数字课程、AR图书等多种产品,形成较为完整的科普产业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通过开发数据库、建设数字课程等放大中西医、科学科普等内容资源价值;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探索应用AI技术焕发非遗连环画的新活力;上海书画出版社积极推进书法云平台建设,助力实现网络时代传统书法的高效普及和传播。

  近年来,基层创新成果成效显著,屡获殊荣。先后有十家单位、二十余个项目入选国家级数字出版规划、获国家级奖项。



  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以新工具新手段新方法开辟改革突破的宽阔航道。

  拿着旧地图找不到新大陆,置身于日新月异数字时代的出版数字化改革必须求新、求变、求效。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发展,集团运用新技术、新工具、新手段推进出版现代化建设的水平逐步提高,开辟出改革突破的宽阔航道。

  产业数字化,改革的底座支撑不断夯实。集团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改造升级传统出版业务,推动出版各环节全面对接数字化。通过编印发一体化、pod印刷等,传统编印发出版流程不断被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地数字化重塑;通过研发与部署“古谱今译”、工具书智能协同编纂、书刊制作云平台等出版印刷服务技术,催生并推广了纸电声一体化、融合型现代纸书等新产品、新业态,推动了集团出版主业高质量发展;通过搭建“上图文化智选”这一文化采购平台,为各类企事业单位提供一站式的文化产品采购和活动参与服务、丰富社会文化生活;通过在线拍卖等新业态,集团旗下的朵云轩注入了生机和新的活力。

  数字产业化,改革的重大成果持续涌现。集团上下聚焦聚力,以重大项目为牵引,在工具书出版、基础教育、古籍整理等出版领域,按照“分类聚合、平台运营”的思路,逐渐形成若干聚焦重点场景需求、具有一定集约度的数字出版平台,持续打造“一体化融媒体编辑能力,门户级用户响应能力和技术驱动的知识服务能力”,形成自主可控、快速迭代的数字出版生态闭环,带动集团在内容、人才、技术、产品和服务等方面全面转型。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