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商战又生变数 何去何从尚未明朗

    10月16日,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与第三极书局结束价格战的第一天。

  下午1点40分左右,记者来到隔街而立的两大书城。从7月15日开始,维持数月的价格战硝烟表面上看来已经平息。中关村图书大厦楼体上鲜艳醒目的“图书、音像制品全场7.5折”条幅不见踪影,书店内部也不见任何有关打折促销的活动信息;第三极书局内遍布每个角落、甚至洗手间的7折优惠售书的条幅、招贴、海报等也在一夜之间全部撤下,手扶电梯口的通告上写着:“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通知,第三极书局全场7折的优惠活动最终截止日期为10月15日。”

  最具戏剧性的一幕也在16日这天发生。就在第三极书局宣布打折活动停止时,他们发现中关村图书大厦仍在以7.5折售书,于是在停止打折一天之后,从10月17日开始,第三极书局恢复7折售书。第三极书局总经理李松告诉记者,打折活动至少要延续到原定的10月20日。“不跟进,我们损失会更大。”李松说。

  另一方面,中关村图书大厦的促销策略也在10月17日做出调整。据中关村图书大厦企划部经理刘艳介绍,图书大厦将2006年10月17日至2007年10月16日这一年时间定为会员回馈年,只要购书或交1元钱即可入会,会员享受购买图书、音像制品优惠20%的待遇,其中教材、进口原版图书仍按原价销售。

  本以为海淀价格战将就此偃旗息鼓,却未料风波又起。变换策略后的中关村图书大厦与第三极书局之间的竞争将走向何处,仍旧只能以“拭目以待”四个字来形容。
  
得失
  在过去3个月,中关村图书大厦、第三极书局的价格大战频频被业内外人士所关注,其影响范围之广、讨论之激烈超出建国以来书业零售史上的任何一次商战,甚至有人评价这是一场高水准的拉锯战。当事双方各有各的智囊团,各有各的应对策略,每一次战术的调整无不经过深思熟虑,步步为营。现在看来,两大书城在这场价格大战中不无斩获。

  客流量及销售额极大提升。

  自7月15日以7.5折策略先声夺人,中关村图书大厦客流量之高有目共睹,至9月9日,中关村图书大厦今年销售额已突破亿元大关,这与打折销售后客流量上升不无关系。第三极书局在开始7折销售后,客流量也不断攀升,据李松介绍,十一黄金周期间,第三极书局客流量近100万人次。

  读者认知度大大提高。

  自折扣战开展以来,中关村图书大厦、第三极书局及其相关负责人频频在媒体露面,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中央级媒体也多次主动对其进行了报道。据第三极书局统计,如果没有价格战,书局要产生同样的宣传造势效应,其广告投入预计要花1000万元。读者通过网络博客、论坛、口耳相传等各种方式散播两大书城打折消息,营业员反映经常看到熟悉的读者脸孔。据李松介绍,第三极书局会员人数已达10万,加上同属一个东家的国林风书店的会员,总数量超过50万人。中关村图书大厦刘艳表示,自17日降低会员入会门槛以来,办理会员卡的服务台工作量明显增加。 

    书店管理及购书环境不断完善。

  两大书城商战经历了暑假、开学日、十一黄金周三大黄金销售期,客流激增带来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凸显,但同样能在第一时间得以解决。如中关村图书大厦购置几百个新的小板凳,第三极书局也将把现在的小马扎全部更换为更加牢固的军用马扎,并将在硬件改善上继续提升读者阅读舒适度。专业人士认为,价格竞争的作用就在于,用市场倒逼的机制促使企业经营者改进和优化管理,不断降低成本,并能推动企业对新型经营业态的探索、优化物流管理等。

  新华书店巨大能量得以体现。

  自第三极书局开业以来,中关村图书大厦在竞争策略的调整上处处占尽先机,先是7.5折销售回报读者,一定程度上“截住”了前往第三极书局的客流;随后延长优惠时间,第三极书局只能以更低的7折应对;在价格战被喊停之后实行会员回馈年活动,基本上已经确定了未来一年的营销策略,如此种种无不令人对新华系的中关村图书大厦刮目相看。有人认为,作为大型国有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主动运用商业方式参与竞争,举措有力,一改国营书店僵化迟钝、畏于竞争的形象,为国有书店“不等不靠”、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做出了表率。
  
影响
  对于两大书城的商战,最受诟病的是置海淀中小书店的生死于不顾,置图书价格体系及行业在读者心目中的诚信于不顾,置市场规则于不顾,两大书城也因此一度被放到了舆论的风头浪尖之上。然而,也有人认为海淀商战恰恰体现了商业法则,其竞争将带来海淀商圈优胜劣汰的新一轮洗牌,并能促进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