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谈第一次读《百年孤独》

    谈到第一次读到《百年孤独》的情形,作家莫言说:“心情是难以形容的,就像马尔克斯在巴黎读到卡夫卡一样,感到非常惊讶,拍案而起,原来小说可以这么写。”

    从1977年中国《世界文学》杂志介绍马尔克斯开始,经历1983年首届马尔克斯学术研讨会、80年代中期寻根文学、先锋文学中的“百年孤独热”,再到2011年中国首次推出《百年孤独》的正式全译本……近40年来,马尔克斯一直在中国以各种方式传播,不断掀起热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中国文学的格局。

    “他从根本上颠覆了我们这一代作家对文学的认识。”莫言解释说,魔幻现实主义的基本特点就是把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物加以夸张,把民间传说中超现实的故事情节堂而皇之、一本正经地写出来。

    在莫言眼中,马尔克斯是绝对的高峰,“年轻作家靠得太近就会融化,我们离得越远越好,可以学习他的思想和本质,学习用小说处理现实的方法,学习他们写作的角度,不是在字面和细节上机械照搬。”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评委会这样介绍他:他将现实和幻想、历史和社会角度结合在一起。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

    有文学专家指出,马尔克斯之所以持久吸引中国作家,还在于以他为代表的拉美作家能在师法西方现代文学的同时另辟蹊径,以自己的方式很好地处理了传统与现代、想象与现实、“民族的”与“世界的”之间的关系,激起了中国作家对文学现代化的另一种想象。

    “当我记起阅读《百年孤独》的那个下午,仍会为当初兴奋与惊讶的阅读感受而温暖,一部小说以爆炸式效应影响了我们对文学的想象与评判。”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上海人民出版社总编辑王为松这样描述自己的感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