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中等收入陷阱”的时代答卷——《强国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前言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国“十三五”时期面临的重大命题,事关“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事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15年中国人均GDP己达8000美元,位列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经过“十三五”时期,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均GDP将达到1.2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接近高收入国家水平,基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世界范围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大国,如果能够成功跨越,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新的发展奇迹。

    如何认识“中等收入陷阱”?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跨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地向前发展?是当下中国必须面对而且不可回避的时代之问。《参考消息》以敏锐的新闻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两度组织大型专题报道,试图破解这一时代命题。早在2013年3月4日至8日,《参考消息》首次推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大型专题报道,从世界与历史两个维度,以记者采访形式,系统地梳理世界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与教训,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借鉴与参考。该专题分为。“理论篇”“成功篇”“失败篇”,既有理论思考,又有案例介绍,推出后广受好评。2016年3月14日至4月15日,《参考消息》再次推出“强国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大型专题报道,组织海内外顶尖专家学者撰写深度分析文章,就“十三五”时期中国面临的这一历史性考验进行深入探讨,立意更高,规模更大,反响更好。

    任何大型报道的成功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时机的把握、选题的立意、作者的阵容,三者缺一不可。《参考消息》大型专题报道作者阵容强大,既有来自遍及全球的新华社驻外记者,又有来自北大、清华、人大、社科院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还有来自部委政府机构的研究员,以及海外著名智库的学者,包括厉以宁、蔡昉、李稻葵、林毅夫、刘伟、郑永年、蔡洪滨、海闻、胡鞍钢、郑新立、贾康、巴曙松、罗思义等,皆是一时之选。《参考消息》以如此庞大、豪华的记者和专家队伍,站在“强国策”的高度,两次集中围绕“中等收入陷阱”主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论述,每天整版展示,共推出30个整版,刊发30多篇深度文章,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扩大专题报道的社会影响,供广大读者深入、系统地学习与参考,我们与同样具有家国情怀的上海远东出版社合作,将两组专题报道的文章补充、完善、修改,结集出版。这是一份破解时代命题的沉甸甸的答卷,是一本配合宣传“十三五”规划的内容厚重的辅导书。

    一、用深邃理论思考进行权威解读,帮助人们强化对破解“中等收入陷阱”的认识。

    直面问题、弄清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专家学者基于对国家、民族高度负责的精神,通过自己长期对中国经济、社会的观察与研究,准确把握住中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根本性问题。他们清醒地指出中国有可能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面临“制度陷阱”“社会危机陷阱”和“技术陷阱”。同时,通过客观、冷静的分析,认为中国完全有能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世界银行前副行长林毅夫、中央政策研究室前副主任郑新立、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等撰文指出,中国有长期稳定且支持市场经济的政府,有持续改善的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对发达经济体持续开放,中国的后发优势远远没有用完,中国有巨大的内需潜力、雄厚的财力保障,这都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只要政策得当,中国完全可以维持高。速发展的态势,跻身发达国家行列。这些系列文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有对国际性、一般性问题的揭示,也有针对中国国情的具体分析;既不回避矛盾,也看到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潜力,以权威解读帮助人们全面认识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二、紧盯实现强国梦宏伟目标建言献策,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开出“药方”。 

    提出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系列文章没有停留在揭示现实的层面,而是牢牢抓住“强国策”主题,紧密结合落实“十三五”规划遇到的重大问题,对中国经济和社会未来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提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破解之道。专家学者以新时期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直言不讳,直击要害,为国家发展谋出路,为民族复兴献良策。他们分别从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金融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制度创新、国际秩序改革等多个维度,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中国发展道路上存在的障碍和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药方”,而其中谈得更多的是,中国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唯有改革与创新。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