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是否必然走向冲突

|||IL(0304010017.jpg)I|||
    编者按:今年11月,应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邀请,美国艺术与科学院 院士、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Mearsherimer)访问了 中国。米尔斯海默以《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享誉国际学术界,他认为:为了 最安全的生存,大国必然追求地区霸权,而水域的阻遏力量使全球霸权不可能 实现;在国际政治中没有维持现状的国家,大国间处于无休止的安全竞争状态, 冲突不可避免。根据这一“进攻性现实主义”的逻辑,他认为中国的崛起将使 中美之间产生激烈而危险的安全竞争。同时作为学者,他对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多有批评。 

  应本报之邀,米尔斯海默教授与中国外交学院副院长秦亚青教授进行了一次对话。中外两位著名学者就美国外交政策、大国关系及中美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 

美国不会成为单极霸主    米尔斯海默:我们可以从美国近来的对外政策谈起。为了理解布什的外交 政策,我们应该把他现在的外交政策表现同他过去的外交政策表态进行比较。 当布什只是总统候选人的时候,他标榜自己是一个温和的现实主义者。他批评克林顿总统在外交方面做的太多,而且对美国的益处不大,说克林顿政府在世界各地卷入太多的“国家重建”事务,疏远了传统盟友,在国际事务中过分使用武力,在对华关系上过分强调“接触”,忽视“遏制”。 

    布什上台之初的外交基本上是按照温和的现实主义日程展开的,但在“9·11”之后,他的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的转折。第一,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变得非常崇尚单边主义,放弃了重视传统盟友的多边主义路线。第二,美国政府相信他们可以通过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的方式彻底改造世界,伊拉克成为第一个试验场。第三,布什政府展开了一场历史罕见的野心勃勃的“国家重建”计划,美国不仅要让伊拉克民主化,而且要成为改造整个阿拉伯世界的“社会工 
程师”———当然这个使命要由美国军队来完成。第四,布什改变了对华强硬的态度,对中国更加友好。 

  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和美国现在的地位相关的,美国这样做,是因为它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霸权国家。很多人都说美国是全球霸权国家,我不同意。我认为世界上只能存在地区霸权,美国只是在西半球获得了地区霸权。 

  
    秦亚青:我同意米尔斯海默教授很多关于布什外交政策的观点。我想强调的是,布什外交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所谓的“新保守主义”。其主要特征是:一、强烈的单边主义色彩;二、强调军事力量的建设和使用。除此之外,“新保守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把美国的价值体系作为美国外交的目标,并试图用武力推广给世界。这显然是无法成功的。伊拉克战争就是一例。这一行为不仅使美国将大量人力、财力和资源投入伊拉克战争和战后重建,而且疏远了阿拉伯世界、疏远了美国的传统盟国,代价极其昂贵。况且,美国忽视了当前世界人民要求国与国之间增加对话、尊重多样化的呼声,企图用单一的模式“塑造世界”,这与世界的潮流是背道而驰的。 

  米尔斯海默教授强调美国只能是一个地区性霸权国,不可能成为全球的霸主。这一点我比较赞同,美国依靠自己的单边主义不可能解决世界各地区发生的问题。因此,我们看到,即使是“新保守主义”在外交事务中动武的对象也具有很大的选择性,通常只针对小国,而不对大国。总之,布什试图用单边的军事手段推行美国的价值体系,而这一路线又在相当程度上具有选择性,因此可以称为“选择性的新保守主义外交”。这一“新保守主义”外交政策中最强硬的一面目前已经呈现衰退的趋势,例如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已经部分地回到了联合国,原因就是单极世界之梦是难以实现的。 

大国的悲剧可否避免    米尔斯海默:秦教授刚才的发言涉及到了美国在世界中的形象问题:美国为什么被人仇恨?很显然,目前的整个阿拉伯世界都存在着对美国的深刻敌意。对于这个现象可以有两种解释:一、阿拉伯人仇恨美国的价值观、文化、民主和社会制度;二、他们恨美国的外交政策。“9·11”事件发生后,很多美国人都从前一种解释来理解阿拉伯人仇恨的根源。而大量的研究表明,阿拉伯人并不仇视美国的制度和文化,相反他们相当尊重美国的这一切,阿拉伯人仇视美国是因为美国的政策,尤其是布什的外交政策。美国支持以色列、支持中东的某些专制主义政权、还在伊拉克发动战争并占领阿拉伯人的领土。这足以激发阿拉伯世界的民族、宗教仇恨。 

  对美国外交政策的仇恨态度不仅存在于中东地区,而且遍布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在内。而布什政府依然不相信这一点,所以他们应对的措施是为自己的政策做公关,到世界各个国家“推销”美国的外交政策。他们似乎不明白,其他国家并不是不知道美国的外交政策,它们就是反对这些政策。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