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真需要烧香拜文豪保佑高考

对考试前的学生,人们常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这句俗话来形容。可是,就在2005年高考前一天,还真有不少学生烧起了高香以求庇佑。记者在6月6日接到群众反映,称有许多参加高考的考生在四川眉山市三苏祠内烧香磕头。烧香拜文豪能保佑通过高考?记者迅速赶往三苏祠查证。

高考前一天,考生烧香忙    穿过一条仿古的商业步行街,三苏祠就在这条街的中心广场的一侧。树荫浓郁,遮蔽着三苏祠的重重飞檐,几位老人在门口闲聊。记者迈进大门,穿过门题“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的中门,只见祠内一派香烟袅绕。塑着苏洵、苏轼、苏辙像的大殿外,一个硕大的石制香炉里密密插着好几十柱高香,其中最大直径约为三根手指粗细,细的线香就密插在粗香的间隙里。这些香都已经燃尽,一位工作人员正在清理。记者向她打探是否有学生前来烧香,工作人员自豪地说: 

    “看嘛,那里的香都是今天眉山的高中生来烧的,上午来烧的,因为他们下午要看考场,明天就开始考试了。你看这些都算是我们眉山市的尖子生,他们来集体活动,这些都要到我们这儿来烧香。” 

    记者问:“你们三苏祠又不是寺庙,他们怎么会来你们这里烧香呢?” 

    工作人员说:“这是一个文庙,跟寺庙不同,寺庙求的鬼神,这里是求文人。三苏都是大文豪嘛,沾点他们的灵气。今天很多人早上5、6点钟就等在门外抢着来烧头一柱香。” 

    原来烧香是为着高考许愿。记者走进大殿,看见苏洵塑像的旁边,赫然立着一大口功德箱,上写:“保护三苏故居、弘扬三苏文化功德箱”。记者向三苏的塑像鞠躬致敬,这时发现地上的蒲团已经开始出现凹陷,膝盖跪压的痕迹很明显。 

    记者走出大殿,看到院子里插着数杆黄旗,上写:“拜东坡学业有成、拜三苏前程似锦”,难怪学生会怦然心动。这时工作人员又来游说记者:“你们家有人高考吗?有就烧一套香嘛,很灵验的。” 

    记者问:“有多灵验?” 

    工作人员说:“这是个文庙,考试的话特别灵。去年有个人来烧香,考起了,今年他就来还愿。真的我不说假话,有很多人都来这里烧,如果不灵验的话,他们肯定是不会来烧的。再说明天就考试了,真的考上了的话,多烧几炷香又算啥子嘛。”

    一位在三苏祠里游玩的老人对此微微一笑:“上午我看见有两个班来的学生烧香。这里烧香的人多着 呢,愿者鱼儿上钩。”

考生为何给文豪烧香    无独有偶,前番“连宋”竞相参观的南京夫子庙,一时间也树起孔子作为汇聚香客的大旗。其宣传品上写着:“孔子面前敬炷香,既得功名又健康。”为什么在高考前一天,众多考生会忙着去三苏祠、夫子庙这样的地方烧香许愿呢? 

    四川省心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李小融教授常年研究教育心理,对学生种种心理现象有着透彻的研究。他直言不讳地说:“这本质上就是一种迷信,毫无疑问。这就是一种求神问卜的迷信活动。” 

    “任何迷信都有它的成因,”李小融说,“给文豪烧香,向文豪许愿应该是中国读书人特有的一种迷信。像解放前尊孔为圣人,入学宫配享祭祀,是这种迷信的形式。‘江郎才尽’的典故和聊斋故事中鬼怪帮助读书人成功通过科举的情节,都是这种‘科举迷信’的体现。直到今天,这种迷信在读书人中还有所残留。” 

    “因为像孔子、三苏都是读书人,特别是三苏,苏洵、苏辙和苏东坡都是通过科举形式走入社会,在形式上跟今天的高考有类似之处,他们都是通过学习、读书、考试而走上成功之路的人物。所以今天的考生在考试压力特别大的情况下,容易在三苏身上找到认同感。这种‘科举迷信’认为,烧香拜祭这些在封建科举中获得成功的古人,能够有超自然的能力使自己在考试中获得帮助。” 

    那么,目前这种新“科举迷信”又从何而来呢?李小融教授一针见血:“有的人就是利用了人们心中对文豪美好的愿望,去实现一些另外的目的。把文豪神秘化和现实化,把文豪的作用与价值直接同高考的结果联系起来,让考生觉得,可以不努力学习了,反正可以直接从中获取利益,把三苏当做了自己个人的救主,这就是一种误导。” 

    成都市华阳中学是一所在学生心理教育上颇有建树的学校,它的学生入学必须要测试情商。校长祝长水也多年研究学生心理,他告诉记者:“作为教育工作者,我当然反对这种事情,特别是把考生放到共产主义接班人的位置上考虑,这种创造并经营‘新科举迷信’的行径相当恶劣。利用了考生考前急于寻求平衡的心理,把一些虚无的概念,偷换作为考生们考试时的精神信念。” 

    专家认为,求神问卜无异于精神鸦片,虽让人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心理调整,但从长期来看必然失掉个人的勤奋进取、积极创造等积极心理特质,而且这种影响将伴随个人终身。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