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产品中心
竺可桢全集 第22卷

  • 定价:¥100.00
  • 著者:竺可桢
  • 译者:
  • 出版社:上海科教
  • 出版日期:2012-12-01
  • ISBN:9787542855503K.31
  • 版次:01版01次
  • 装帧:精装
  • 开本:16开
  • 页数:769
为您推荐
内容简介

    《竺可桢全集》收录迄今可见的竺可桢文稿约2000万字,拟出版24卷。第1—4卷为学术论文、大学讲义、科普文章、演讲词、工作报告、思想自传、信函、题词、序跋、诗作等;第5卷为外文著述;第6—21卷为1936—1974年的日记;第22—24卷为补编,收录《竺可桢全集》在编辑出版过程中陆续发掘出来的未及收入前四卷的竺可桢文稿。各卷附珍贵历史照片。本书为《竺可桢全集》第22卷,收录竺可桢1917—1934年的文稿。无论何种学科、体裁的文稿,一律按时间先后排序。这不仅是因为存在着无法严格区分学科领域和体裁类别的困难,更多的考虑还是想给读者提供一种历史考察的方便,无论是什么学科或体裁的哪一篇,都是竺可桢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中留下连续足迹的一个印记。
作者简介

  •     竺可桢(1890-1974)是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是中国近代气象事业主要奠基人。他1890年3月7日生于浙江绍兴东关镇,1910年赴美,1918年以论文《关于台风中心的几个新事实》获博士学位后回国。 
      竺可桢在开创中国气象教育事业,筹划组建早期的中国气象观测网,特别是创设高山、边远地区的气象站,开展中国高空探测和天气预报业务,组织编印中国气候资料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世纪20年代,他创建了气象研究所。30年代,竺可桢研究中国气流的运行,特别是东南季风和中国雨量的关系。首先指出,夏季季风带来的水汽,是中国大陆上雨泽的主要来源;又指出,季风强盛时,长江流域主旱,华北主涝,季风不强时则相反。他还研究物候和天气的关系,组建中国物候观测网,注意物候知识在农业中的应用。 
      竺可桢长期搜集整理古代有关物候的文献,并依据历代物候记载,研究中国五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其成果对气候变化研究有着重要贡献。 
      竺可桢共发表论著270余篇,属于气象方面的重要论著还有:《中国气候区域论》《中国气流之运行》《东南季风与中国之雨量》《中国气候概论》《历史时代世界气候的波动》《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物候学》等。竺可桢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关产品:
目    录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