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少将:“八一五”日本天皇并未承认战败,留下重大隐患

    “八一五”天皇宣布日本投降了吗?

    11日上午,美国国务卿贝尔纳斯将联合复文送交瑞士驻美公使馆代办葛拉斯理:“代办阁下:八月十日之照会奉悉。兹复者,美国大总统已嘱鄙人代表美、英、苏、中四国政府致函阁下,俾经由贵国政府转达日本政府。关于日本政府来电接受《波茨坦宣言》之条款,然有下列一点:‘附以一项谅解曰,上述宣言并不包含任何要求有损日本天皇陛下为至高统治者之皇权。’吾人所采立场如下:自投降之时刻起,日本天皇及日本政府统治国家之权力,即须听从盟国最高统帅之命令(更直接的译法是译成”隶属于盟国最高统帅“或”从属于盟国最高统帅“——笔者注)。”

    中、美、英、苏四国8月11日致日本的“复电”中提出:“从投降时刻起,天皇及日本政府统治国家的权力隶属于盟军司令部。”

    8月12日,得到美国通过瑞士渠道发回的同意答复,天皇才在8月15日做了广播讲话,其中只字不提“投降”,又大有深意。

    日本天皇宣布接受盟国要求其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结束,无疑是一大喜事。不过随之出现了诸多反常之事,如美、蒋利用侵华日军当“守备队”,日本未改变原有政府,最重要的战犯未受追究,拆除可供军事所用的重工业、对受害国赔偿等更被美国一笔勾销,这与德国无条件投降真有天壤之别!

    日本到底是哪一天实施投降,过去有人认为是天皇发布广播讲话的1945年8月15日。若仔细研究历史,日本政府是8月10日提出可以在“保留天皇统治日本的大权”的“谅解”下接受《波茨坦公告》,得到美国肯定答复后于8月14日通过中立国正式通知了盟国。8月14日应该说是日本接受投降日,9月2日在东京湾上签订投降书才算是真正实施了投降。

    重庆夏季时间8月15日晨7时(即北京时间晨7时),中、美、英、苏四国政府在各自首都同时正式宣布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

    日本天皇在议会宣布投降

    按日本的解释,天皇在8月15日在电台广播的《终战诏书》,算是战争的结束,因此其国内只纪念“八一五”。若细看一下这篇诏书,完全是颠倒黑白,把自己当初下令开战说成是“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是“解放东亚”。这一《诏书》对中国仍持轻蔑态度, 根本不承认对华发动侵略战争,只说“向美英两国宣战”导致“交战以来已阅四载”。这篇以“朕”自称的文言体广播稿中,回避了“战败”“投降”字样,只说因“战局未能好转”而“终战”,并要求国民“忍其所难忍”。

    天皇诏书留下重大历史隐患

    “八一五”《诏书》的内容性质究竟是什么?这是一个应引起重视,有必要仔细弄清楚的问题。国内对该诏书的叫法不尽相同,如“停战诏书”“终战诏书”“投降诏书”,但是,几种叫法都一样地把诏书的内容性质概括为“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这种概括很不准确,模糊了《诏书》内容的实质——护皇应变、颂扬侵略、谋图军国之再起。这种概括还麻痹着国人对日本法西斯侵略哲学的警觉。

    这篇《诏书》不说“投降”,连“战败”也不说,只说采取非常措施“收拾时局”。《诏书》的死不认输的逻辑是:之所以现在投降,并非因为我们现在已经战败,而是因为预见到“如仍继续交战,不仅终将招致我民族之灭亡,且将破坏人类之文明”。按此解释,日皇是为了挽救人类之文明而接受《波茨坦公告》,并未公开承认战败。

    《诏书》继续顽固地仇视和轻蔑中国,根本不承认“九一八”以来的14年中日战争,也不承认“七七”事变以来的8年中日战争,只承认“向美英两国宣战”,且“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所谓“收拾时局”,就是收拾向美英两国宣战以来的4年战争的时局。自占领南京以后,日本就宣布不再将中国国民政府作为对手,扶持汪伪政权登台,又把南京汪伪傀儡政府称为“中国政府”,而把中国抗日军队称为“重庆军”“蒋系军”“延安军”“中共军”。

    8月15日天皇做了广播,在各地的日军仍然未停止作战。直至4天后的8月19日,日本大本营才要求海外部队“庄严地放下武器”。战后日本有一些看似可笑的用语,战败只称“终战”,投降被称为“为保全国体停止战斗”,对美军占领军称“进驻军”。这样说固然是为了保持面子,同时也隐含着内心不认输,更谈不上认罪。

    战后几十年来,世界上许多人受日本解释的影响,把天皇这篇诏书说成日本投降的标志,这其实非常不妥。裕仁这篇讲话只是向自己国民的解释,中心是讳言投降,颂扬侵略,轻蔑中国,大念忍经。按日本官方当时及后来的宣传,天皇接受盟国条件是使国家免受破坏的“最大圣恩”,国民须万分感激才对,对发动战争的责任则避而不谈。后来右翼势力一直鼓吹为侵略翻案,正是坚持这篇诏书的精神,可见其留下重大的历史隐患。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