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编辑手记:一部高质量党史著作背后的千锤百炼

    日前,2020“中国好书”颁奖盛典在央视一套、央视十套黄金时间播出。33种2020年度“中国好书”和18种入围图书揭晓。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5种好书荣获2020年度“中国好书”。这几本“中国好书”是如何诞生的呢?今天,小编带大家走近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



作者获奖感言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读者期待高质量的党史读物。《火种》以探索中国复兴之路为主题,再现20世纪初期爱国者和志士仁人为推翻封建统治和反对西方帝国主义侵略进行的斗争,再现了先进知识分子寻找新思想、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再现了共产党人进行武装斗争,终于找到中国革命正确道路的历程。我从第一手史料入手,加上研究和实地考察,给读者呈现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把党史写活,使读者感到真实可信,为党史的研究和书写走出一条新路。不忘初心,就是还原前辈的历程,革命道路是艰难曲折的,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今天仍有深刻启示,指导我们在改革开放取得新的成功。

    《火种》取得的成绩不是我个人的功绩,一本好书都是作者和出版社共同打造的成果。在本书的策划、写作、出版、推广过程中,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领导、编辑,各位同仁,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感谢读者朋友的认可,我们今后会继续努力,提供新的作品,不负时代和人民。

编辑手记
文|李旭

    《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上市已4个多月,获得2020年度中国好书、文津图书奖等多项荣誉,在“4·23世界读书日”受到上海市、湖北省、江苏省、浙江省等省、市的大力推荐,作为责编感到非常荣幸与开心。回望从接到书稿起一年多来的路程,虽谈不上跌宕起伏,却也非一马平川,当真感慨万千。此篇短记难以一一记述,唯聊以讲讲出版背后的小故事。

    早在2019年初,王为松社长便约刘统教授写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的书,以此庆祝建党百年,这是《火种》的缘起。《火种》是2020年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政治中心是“党的诞生地主题出版中心”,我们一支部——上海人民出版社第一党支部——是“上海市党支部建设示范点”,无论从哪方面说,这本书都得到很大重视。

    编辑部安排我做责编,一方面因为我就是学党史出身,另一方面的考虑是从“90后”的眼光看党史,怎么让更多青年人喜欢读党史、学党史。2020年4月初,拿到稿子后,我们先给它定位,力求打造成一部通俗化的学术专著、大众化的党史读物。简单来说,就是能够适合大众的阅读习惯,而不是象牙塔里的学问。

    刘统老师在党史、军史学术界很有声望,这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沉甸甸”大作——学术质量高,同时56万字的大部头,重量也“沉甸甸”。刘老师掌握大量档案资料、报刊资料、口述资料等,这是这本学术专著的写作基础,也是内容质量的保证。而如何让本书能够更走进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就是我们编辑要着重考虑的地方了。

    字太多、书太厚,无疑会让不少人“望而生畏”,打退堂鼓。精简势在必行。与刘老师反复商讨,多次打磨,只为精益求精。具体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以不影响文意为前提,过长的资料化繁为简;二是直接引用转为间接引用,用更通俗、精炼的文字表达;三是调整部分章节内容,使得更为紧凑。这是一个来来回回沟通、打磨、修改的过程。



    最终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火种》经过了“千锤百炼”——直观来看,实际字数由56万字缩减到近40万字,删减字数1/4强。编校方面,除有基本的初审、复审、决审流程,本书的审校次数多达7次,我的座位长期被各次的校样“团团包围”,打造成坚实的“堡垒”。其实除了鲍静老师和我两个责编,我们部门的其他同事几乎也都参与了本书的编辑工作。就像史学家、美食家能从不同角度发现《红楼梦》的美一样,每个编辑审读书稿时也能从不同角度将之完善得更好。有次校样,我们七八个人分章分篇,“交叉审读”,继而集合统稿改样,办公室里热火朝天讨论的画面历历在目。这里不得不插一句,《火种》出版后的宣传工作、线上线下活动非常繁忙,千头万绪,我们部门同样是齐心协力、群策群力,正映照了“团结就是力量”。

    核对引文是编辑工作中比较繁杂的一项,作者写作时爬梳、引用大量文献,编辑相应地就要一一查阅、核实。线上史料库检索固然方便,但很多历史资料并未“上线”,因此不得不于上海图书馆、各高校图书馆“跑”资料。为从内容史实、表述准确等各个方面尽善尽美,2020年8月上海书展期间,我们还专门约请北京、上海等地党史专家,举办书稿评审会,吸收专家意见继续打磨书稿。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