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色纪念地讲述党的百年故事|《光荣之城:上海红色纪念地100》

  自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到1933年初临时中央政治局被迫迁往江西苏区,中共中央驻在上海12年,除了三次短暂迁离外,中央领导机关一直驻扎于此并指导全国各地的革命斗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召开过的党的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一大、二大、四大等三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是在上海召开。因此,上海留存了大量的革命遗址,为《光荣之城》的写作提供了扎实而丰富的历史素材。比如中共一大会址、二大旧址、三大后中央局机关三曾里遗址、四大遗址等。这也充分说明了上海已经具备孕育红色文化的综合条件。

  2021年6月,随着中共一大纪念馆和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先后对公众正式开放,有法律保护的“一馆五址”红色地标以崭新的面貌向世界正式呈现上海红色文化资源新格局。尽管此书的出版时间在前,但将中共中央政治局机关旧址、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秘书处机关旧址、中共中央特科机关旧址等重要红色遗址均列入其中,以专节讲述。上海光辉的城市发展与城市内蕴的红色基因以及流淌在每一寸土地上的红色文化,共同铸就了上海永恒的历史荣耀,彰显着不变的初心与使命。

03 100处红色纪念地,砥砺我们不忘初心
  相比以往介绍上海红色遗址地理线路的党史著作,《光荣之城》采取了新颖的做法:它选取了100个红色纪念地,收集了200多个红色故事和450幅各类图照,以超过400页、长达45万字的篇幅,真实生动地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的创建过程和发展轨迹中所体现出的建党精神娓娓道来,堪称一部红色文化资源与革命精神指南。作者在叙述历史故事的同时,又用心地搭配了精美图片和语音解说,使历史及其内含的革命精神能够以鲜活的面貌呈现于读者眼前,真正做到了图文并茂、图史结合,使读者感到耳目一新。

  例如,上海北外滩滨江公平路——临潼路岸线及秦皇岛路东侧的汇山码头(已拆除)和黄浦码头旧址,就曾是留法勤工俭学生从上海出发的几个重要港口之一。近代上海由于其便利的交通和浓郁的留学氛围,大批勤工俭学生从上海出发,前往国外探寻救国救民的真理,上海也因此成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重要起点。其后,不少旅法勤工俭学生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学成归国后第一脚踏上的土地又是上海的码头,从上海走上革命道路,迈向全国。而如今,上海的这几处码头旧址也静静地在那里屹立着,以其丰富的历史内涵和革命精神,向人们诉说着这场伟大的留学运动。

  时至今日,作者精心挑选的100处革命遗址跨越时空,构成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这些分布在城市各处的红色遗址,比如唱响“天下工人是一家”口号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为革命的青年作革命的指导”的《中国青年》编辑部旧址等。虽经时光流转,世事变幻,这些渗透着建党精神的红色地标依然伫立在闹市中,革命精神也融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血液里,融入整个上海乃至全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为全社会精神文化层面的提高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与助力。

  值此建党百年华诞,上海丰富的红色遗址与革命文物得到保护与开发,《光荣之城》中所汇聚的100处红色地标以及那些伫立于城市各处但未被提及的红色遗址,各自拥有着丰富而独特的历史内涵,它们共同述说着自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创建至1949年上海解放,党带领人民群众奋勇前行的斗争故事。

  《光荣之城》这部新作是一部用红色纪念地讲述我党百年风华的新颖著作,是一本真正做到在新时代更新话语体系、讲好红色故事的具有典范意义的新型党史著作,是一本以党的创新理论为背景,又有严谨学术研究作支撑,兼具学理性和可读性的书籍。此书的少儿版更是将百年党史以生动有趣、引人注目的故事形式融入少年儿童的心灵之中。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回望永恒伫立的红色地标,从党的诞生地感悟前行力量和历史智慧,革命精神对于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相信,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这部著作的出版将会有效推动广大读者参与到党史学习之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促使大家始终牢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作者丨忻平,系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会长,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杨阳,系上海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



《光荣之城:上海红色纪念地100(少儿版)》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编
马婉 张鼎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丨定价:38元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