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手记丨秉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做出版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9500多万共产党员是中华民族奋斗不息、奋勇前行的中坚力量。日前,《中国新闻广电报》推出“我的入党故事”专栏,上海人民出版社法律与社会读物编辑中心法律编辑室主任秦堃也讲述了自己的入党故事。

  秦堃

  上海人民出版社法律与社会读物编辑中心法律编辑室主任
  入党时间:2016年12月
  入党地点:上海人民出版社


  我是参加工作后申请入党的。2012年7月,我进入上海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在工作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编辑工作并不等于看错别字、看语法错误,更需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扎实的相关学科知识。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到自己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理论方面还存在相当的不足。我在努力学习的同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当年11月递交入党申请书,组织上经过几年的考察,在2015年将我列为入党积极分子。2016年12月,我成为预备党员,2017年年底转为正式党员。

  在努力提高自己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的过程中,我领悟到,作为一名在出版行业工作的党员,围绕国家大政方针及时策划选题,在出版领域响应、宣传国家战略,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种表现。秉持这一理念,在完成社里交办任务的同时,我也积极关注新出台的国家战略、大政方针,尝试策划相关选题。

  我所在的部门是法律读物中心,长期关注法治中国建设。围绕这一点,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后,我们就约请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彭诚信教授和陈吉栋博士撰写《生活中的民法——〈民法总则〉的生活解读》一书,尝试以《民法总则》的条文为解读范围,选择生活中的常见、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对百姓经常接触的民法知识予以解释,并通过这些知识简要说明相关的民法理论,以通俗的语言解释《民法总则》法律条文的内涵(包括新的规定、重要的更改)及其背后的民法原理。《生活中的民法》推出后,取得了较好的市场反响,但我们没有就此停下脚步,仍然持续关注相关选题。《民法典》草案公布后,我们觉得这一重大题材一定要有配套的图书进行宣传,随后,我与彭诚信教授联系,约他写一本解读《民法典》的图书。经过反复考量,我在策划《民法典与日常生活》一书时从百姓生活的视角切入,确定文字部分分为典型案例分析、热点问题解读,精选案例场景与热点问题情景。典型案例部分选取了关涉居住权、高空抛物、农村土地和拆迁、隔代探望权等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73个鲜活案例,在简要介绍案情的基础上,提炼案件涉及的核心法律要点,予以生活化的解读与分析。热点问题解读部分精选了此次《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热烈讨论的45个焦点问题,通过生活化、趣味性的语言分析了诸如居住权、婚姻冷静期、高空抛物、物业合同等社会热点问题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这些新内容给民众日常生活、经济活动等领域可能带来的影响。本书获评2020年度“中国好书”。



  另一个选题策划的尝试与人工智能相关。国务院于2017年7月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将人工智能提升为国家战略,提出要“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为响应这一国家战略规划,有必要借鉴吸收国外已有人工智能相关法律研究成果。经过与学界和社里的充分沟通,我策划了“独角兽法学精品·人工智能系列”图书,2018年第一辑筛选并翻译了国外有关人工智能研究的较有影响力的3部经典著作,将它们推介给中国读者,包括《谁为机器人的行为负责?》《机器人是人吗?》《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对话》。这三部译著的特点是涵盖范围较广,能够帮助读者迅速了解人工智能在法学领域引起的问题及已有的应对措施。2019年第二辑精选了《机器人的话语权》《审判机器人》《批判区块链》三部译著,相比第一辑,第二辑的图书专题性更强,更适合对人工智能已有初步了解的读者进一步了解人工智能对法律的挑战。2020年第三辑聚焦数据与算法,推出了《数据的边界:隐私与个人数据保护》《驯服算法:数字歧视与算法规制》《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对话2》三部译著。2021年即将推出第四辑,包括《在数字经济中交易数据》《理性机器人》《人工智能与法律的对话3》,继续引介国外最新研究成果,深度关注数据与人工智能。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发挥党员作用,在出版战线上发光发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