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手记|一部有温度的《民法典与日常生活》:法律从来不是冷冰冰的

    日前,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彭诚信教授主编的《民法典与日常生活》荣获2020年度“中国好书”。本书旨在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帮助大众更方便地了解民法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4年首届年度“中国好书”评选以来,《民法典与日常生活》是唯一入选的法律类图书。



《民法典与日常生活》
彭诚信 主编 陈吉栋 副主编
定价:48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0.7


主编如是说
    从现在算起,距离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民法典》,已近一年;从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施行算起,刚满百余天。自实施以来,全国各地法院已依据或参照《民法典》审判案件逾13万起,充分显示出《民法典》“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地位”。《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共7编、1260条,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事权利的宣言书”。面对《民法典》千余条文、专业术语、严密逻辑及其背后的精邃法理,如何能让老百姓了解它(愿意翻)、学习它(读得懂)、使用它(会运用),是一直萦绕心间的问题。

    编写本书的基本用意和初心

    《民法典》具有国际视野、时代特色,且兼备中华气象,是我国新时期法治建设的重大成就。《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法治建设的突出成就,是因应法治发展的时代产物。与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和1900年的《德国民法典》相较,《民法典》在总则之外,增设人格权编,突破了传统法典体系;增加了数据、个人信息的保护,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点;承认了习惯法源,妥善处理新法与旧惯的关系,保持了法典的开放性;完善了“准合同”的规定,健全了债法体系;增加了有名合同类型,完善了合同法分则;在婚姻家庭继承篇中也确立了一些新的制度。这些都是《民法典》的新颖之处,彰显了法典的本土气质和中华气象。理解好《民法典》的新增制度,配合好《民法典》的生活指引与司法实施,需要精准性解析与针对性宣介,阐明制度内在机理,揭示立法内在逻辑,这是本书的基本用意。

    面对规模宏大、体例精严的《民法典》及其带来的深远且广泛的社会影响,持续地向大众普及宣传需要更为科学的方式和有效载体,惟此才能让《民法典》真正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对于《民法典》的宣介不应仅局限于解释法律条文的基本内容,还应透过具体法条,穿透基本字词内涵,从整体上向老百姓阐释数千条条文背后流淌着的民法基本精神和价值。对《民法典》精神追求和价值目标的把握,将有助于民法具体条文的理解和运用。本书的撰写就是尝试为大众学习《民法典》提供一个易于接受的载体,把法典的精神引入老百姓心间,浸润到老百姓的心田,真正实现让法典指引市民行为,保障民众权益,促进社会更加有序与和谐。



    为老百姓了解《民法典》构筑“方便法门”

    如何实现让大众体会到《民法典》规则内容与其日常生活如此贴近,是我们思考设计本书编写体例和写作方法的主要考量因素。

    在体例安排上,本书选择典型案例解读和热点分析相结合的体例结构。自本书出版以来,包括学界学者在内的诸多读者朋友观察到了本书体例上的特色,如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吉林大学卓越教授房绍坤先生认为,将案例评析与热点解读结合是本书的体例创新。本书分为案例编与热点编。案例编选取了73个典型案例,在简要介绍案情的基础上,提炼案件涉及的核心议题并予以生活化的解读与分析。热点编精选了此次《民法典》编撰过程中的45个热点问题,分析像婚姻冷静期、高空抛物、物业合同等新增热点内容对人们日常生活可能带来的影响。如果说这些热点与案例经过了“千挑万选”,或许是过誉,但这些内容的选择绝对称得上“精挑细选”。通过热点解读与案例分析这两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读者既可以了解《民法典》中的创新点,又可掌握其基本制度框架;既可静态了解法规内容,又可透视这些制度的司法运作。与此同时,这些解读使用的是生活化、趣味化、通俗化的语言,动静相宜、点面结合,为老百姓了解《民法典》的基本认知构筑了“方便法门”。

    在写作线索上,基于民法的精神主线指导全书案例与热点的选择和评析。在做好专业科研和授课之余,我早在2014年便在上海交通大学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通识课《生活中的民法》,向非专业学生解说民法及其理论的探索(这门课后来被评为上海交通大学“最受欢迎的通识课”之一)。2017年为了向大众普法并宣传《民法总则》,我与上海人民出版社合作,与本书副主编陈吉栋博士合著出版了《生活中的民法——〈民法总则〉的生活解读》一书。粗算起来,在探索精准提炼民法精神主线并指引民法宣介的道路上,我已持续7年之久。这些点滴实践,不仅积累了面向老百姓通俗化解读民法的写作经验和案例素材,更为重要的是,锤炼了将民法精神作为组织全书内容安排的一条主线。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