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发行=图书营销吗?

  另外,对宣传媒体的选择、对图书中间商、零售商、读者等接受群体渠道的选择等等极少去研究和策划,宣传手法也是传统的,落后于当代资讯社会、信息社会。 

    而真正到了面对市场的销售阶段时,图书销售商的行为常常有很大的盲目性,因为销售人员并没有得到图书前期的相关信息,自然对图书的出版意图、目标市场缺少认识。新书到货后,常常是守株待兔式被动地等待市场(读者)的反应,尔后再作向出版社添货和退货反馈工作,所以一些书常常因未被读者了解而在极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生命周期,被书店营业员撤到书架下或退货。这与长期以来,出版社的发行人员简单地将图书发行当成图书营销的观念有很大关系。 

    由于传统编、印、发体制的原因,出版社和图书发行部门建立专职市场信息部门的极少,即使建立了也常常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管理层重视不够,只将信息部门作为向自己提供相关资料的部门,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信息在收集处理后可以成为生产力;二是缺少称职的图书市场信息人员和合理的资金配置。所以,缺乏图书市场信息机构,缺少将市场信息处理后转化为选题——出版——市场的良性循环的信息机制。 

    当前,高水准从事图书营销策划的机构和人才奇缺。一是中国缺少专门进行图书市场营销教育的学校;二是高水准专门研究图书营销战略的机构很少;三是无论是出版社还是书店,缺少真正具有现代营销能力的高级的专业营销人才,加之对培训投入的不足,多数人仍停留在传统销售的水平。 

    三、计算机图书更需要营销

    就科技图书而言,与社科类图书有着明显不同。一般,科技类图书,尤其是计算机类图书,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随着IT技术的波浪式发展,计算机类图书的技术属性与IT技术的关联越来越紧密。技术不是故事,要想让读者接受,必须注意营销的个性化。 

    Internet现在已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分不开,信息的公开使得IT技术出版社在掌握技术信息上无先后可言。也就是说,对IT技术类图书选题,已无秘密。当几个竞争对手同时看好某一个市场,经营同一类产品,并且产品质量基本相同时,市场营销的个性化就显得尤其重要。要赢得竞争的胜利,在产品的针对性和使用价值的提升方面,在组织产品的时间和时机方面,在商品交易中的价格满足程度方面,在交易方法的简便性方面,在交易中服务的独特性、细致性及售后服务的满足率方面等,就存在着谁贴近消费者,谁就能取胜的问题。也就是说,除了价格营销外,非价格营销成为更广泛层次上的竞争。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程度越高,市场营销的成功率也就越高。 

    计算机类图书由于同一品种数量很多,读者的可选择余地很大,对某一家出版社而言,也就是读者的图书消费弹性大。读者在购书时比较、挑选的时间变长,同样内容的图书,甚至相同名称的书让读者不知选哪本好。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从几十上百种图书中将内容好、编排更适应读者阅读的图书介绍给读者,引导读者去购买,就需要认真研究。如果营销到位,赢得了读者,就赢得了市场。 

    注意到当前出版社的图书发行人员或某些领导干部,思想还停留在老的营销概念上,要在信息化扑面而来的时代,尤其是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年代赢得竞争优势,从组织结构上为图书营销打通道路是关键。计算机图书的发行渠道,一般以专业书店和国营大新华书店为主,要让计算机图书更快地到达最终消费者手中,对专业销售渠道的营销相当重要。为此,可以在出版社建立一支与发行密切相关的市场营销队伍,此队伍既能沟通图书策划的信息,又能指导图书发行的工作,通俗地说,就是发行按照市场策划部的意图进行图书的配送,按照营销的计划进行市场操作,对市场进行全面把握。 

    今天,确定计算机类图书的选题已不是很困难。抓住热点、抢热点、拼速度已转化成抓住重点、强化内容、提高写作水平。在市场的营销概念中,内容和写作质量始终贯穿于营销的全过程。 

    四、进行计算机图书营销的几点思考

    今天,图书商品的个性化需求较之其他商品的个性化需求的要求更高,也更复杂。由于电视、互联网等传媒的高速发展,图书商品的营销一方面面临着严重的市场分割(在精神消费上的),另一方面面临着海外势力的冲击(加入WTO后)。 

    为迎接市场挑战,并在市场上站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充分利用Internet网,收集世界各地及国内的有用的科技信息,利用企业内部网(如企业MIS系统)进行企业信息资料的整合,通过交谈等方式收集身边的信息,为营销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和信息支持。 

    2、在设计营销方案时要注意影响读者购买图书的主要因素,如读者的经济状况、读者的职业状况、年龄与性别等。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