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泰晤士:大河大城》《天堂城堡中的音乐:巴赫传》入选百道好书榜

    《泰晤士:大河大城》《天堂城堡中的音乐:巴赫传》入选6月百道好书榜。

    “如果说,泰晤士河能够代表任何一种‘持续性’,它至少代表着灵感的‘持续性’。在所有的表现形式之中,它都是同一条河流,可以清楚地看到同样的河岸、同样的维度。然而在这些表现之中它又是如此变化多端。就像海神普罗透斯一样,它在不改变自己本性的基础上,变化着自己的身份。似乎艺术家透过泰晤士河的流水,看到了一种真正的反射。”


《泰晤士:大河大城》
文/彼得·阿克罗伊德

    泰晤士河过去被看作是王国的一个缩影——这里包含了过去与现在、田园牧歌与都市生活、世俗及宗教活动的中心、体育竞技与大肆狂欢的场地。它被认为是阿波罗及其缪斯女神飞落其上的“另一个赫利孔山(Helicon)”。在泰晤士河强有力的影响下,伦敦战胜并超越了罗马和雅典。伦敦的活力与能量就是泰晤士河的活力与能量。

    泰晤士河也是伦敦所有交通都贯穿的一条要道——这不仅是对划着小圆舟的渔民和来自西班牙及低地国家(Low Countries)的商人们而言,也是对将泰晤士河作为往返伦敦最方便的一条通道的普通市民而言。他们当然会从河北岸穿到河南岸,尤其在伦敦桥繁忙而拥挤的时候;但他们也会沿着河北岸坐船抵达河边各“台阶”处,在那里上岸继续自己的旅程。城里的街道狭窄而危险,人们通常认为走水路更安全,也更便捷。河上的各种小船、豪华游船、短途驳船、顶篷船和渡轮,在外国人看来,可以产生永不枯竭的兴趣。还有数百名船工划着船,等着被雇佣,河水随着他们划桨的动作而不停荡漾。有很多时候,船太多了,大家都动不了,就发生了被称作“交通堵塞”的情况。这就是以拥挤的码头与繁忙的水岸而为大家所知,甚至为之喝彩的泰晤士河。伦敦市民集中居住在河两岸是完全不令人吃惊的,因为直到十六世纪,大部分伦敦人还是直接或间接通过泰晤士河来谋生的。据说从远处看,泰晤士河就像是一片由桅杆组成的森林。据估计,任何时候河上的船只数量都在2000艘左右,另外还有3000名左右船工。从十六世纪中期的一张地图来看,“河岸阶梯”处——也就是上岸口——被描绘成充满了各种引人注目、肆无忌惮的举止与行为的地方。这是绘图者强调河的重要性的一种方式。

    泰晤士河为伦敦带来已知世界的各种货物,包括香料、皮草和酒。这边来了威尼斯的大木船,带着来自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和大马士革(Damascus)的货物,随之而来的还有装满了低地国家的皮毛和木料的三桅船。然而河上也有运载着干草与燃料的大型平底船,没有它们,伦敦就无法活下去。曾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市议员被告知玛丽女王(Queen Mary)对伦敦城感到非常恼火,想要把议会和法庭搬到其他地方去。议员问道:“她的意思是让泰晤士河也改道不经过伦敦?”当被告知女王做不到这一点以后,他回答说:“那么凭着上帝的荣耀,我们在伦敦就很好了,不管末了以及议会会怎样。”

    这是英国第一批探险者航行出发的河流。1553年,休·威洛比(Hugh Willoughby)和理查德·钱塞勒(Richard Chancellor)从德特福德启航,带着一封写给“地球上所有的国王、王子、统治者、法官和总督们”的信。他们开始的是一场探险之旅,想要找到一条通往西印度群岛的北方通道,但唯一一只幸存的船在俄国海边靠了岸:这是英国与莫斯科商人开始进行贸易活动的开端。在他们的船只返航以后,在靠近格林尼治时,“侍从们飞奔而来,老百姓们聚在一起,密密麻麻地站在岸边”。后来,约翰·史密斯上校(Colonel John Smith)从布莱克沃尔出发,经过一段危险的旅程,在弗吉尼亚建立起了殖民地——詹姆斯敦(Jamestown)。“五月花号”(Mayflower)是在罗瑟海兹启航的。当时全世界的海水好像都可以被看作是泰晤士河的延伸。后来成立的土耳其公司就是这种贸易旅程的一个结果。十六世纪的最后一天,伊丽莎白女王签署了一份成立东印度公司的文书。哈德逊港口公司(the Hudson Bay Company)、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的商人与探险者们,都是在这条河上开始了他们各自的旅程。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