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是谁?|《文献中的百年党史》书摘

    2021年3月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京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王毅表示,今天的中国需要更好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好了解中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媒体都应坚守职业道德。

    他指出,80多年前,斯诺和斯特朗、史沫特莱等一批外国记者来到中国陕北延安,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忠实介绍给了世界。斯诺并不是共产主义者,但他看待中国共产党时,不带意识形态偏见,始终坚守客观真实,始终追求公正良知。他所展现的职业精神和道德操守让人敬佩,他为增进中美人民的相互了解倾注了毕生心血,中国人民至今仍然怀念他。

    王毅表示,中国希望并欢迎更多外国媒体记者成为“新时代的斯诺”。(综合新华社和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报道)


    关于埃德加·斯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主任、研究员李颖著《文献中的百年党史》中这样写道... ...



《文献中的百年党史》
李颖 著
彩图版:168元 / 单色版:98元
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丨2020.11


    1936年7月,陕西保安,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踏进了中国红色区域的大门。这是红1军团第2师在陕北安排斯诺活动的日程表,以及次年斯诺写成的驰名全球的《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题名为《西行漫记》)一书。

    1936年7月,红色区域的大门竟然如此便利地向一个外国记者打开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甚至感到有一点惊奇和怀疑,但事实很快就使他相信了中国共产党人给他这样自由活动的诚意。

    斯诺来到保安

    到达安塞的斯诺,正与安塞赤卫队队长交谈时,突然走来了一位军官,用温和文雅的口气向他打招呼,而且用的是英语!斯诺马上就知道了,站在他面前的就是周恩来,那个“鼎鼎大名”的红军指挥员。

    第二天,斯诺来到周恩来的司令部。周恩来对他说,我接到报告,说你是一个可靠的新闻记者,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并且说可以信任你会如实报道。周恩来表示,你不是共产主义者,这对于我们是没有关系的。任何一位新闻记者要来苏区访问,我们都欢迎。不许记者到苏区来的,不是我们,是国民党。你见到什么,都可以报道,对你的考察我们会提供一切帮助。

    离开百家坪后,斯诺来到保安,受到热烈欢迎。虽然苏区曾有一个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但从严格意义上讲,斯诺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一位“外宾”。

    7月15日,毛泽东请斯诺到他的窑洞里谈话。他们的谈话范围很广,内容极其丰富。正是在这种涉及面甚广的谈话中,毛泽东谈到了中国共产党和世界事务的关系,第一次面向一位外国人论述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的对外政策。

    7月16日晚9时至次日凌晨2时,毛泽东同斯诺谈中国抗日战争的形势、方针问题。毛泽东说,中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需有三个条件:第一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民的立场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

    当斯诺问:从政治上、军事上看,中日战争的发展前途如何?毛泽东以其惊人的洞察力,在全面抗战爆发前一年就科学地预见抗日战争的一般形势、发展规律,预见了在战争前期、中期、后期不同的战略战术以及敌我力量的消长变化和最后结局。后来他在《论持久战》中把这三个时期更为精确地概括为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阶段。而贯穿于上述谈话的基本精神,就是动员全民族抗战,即全面抗战的思想。抗日战争的进程证实了毛泽东预言的准确性。

    谈话就是这样一夜又一夜地继续着。

    斯诺在保安的日子里,都是晚上去毛泽东的住处谈话。通过这种交往,斯诺对毛泽东的认识逐渐加深,他看到了一位共产党领袖生活的各个侧面。他在书中这样写道:

    毛泽东和他的夫人住在两间窑洞里,四壁简陋,空无所有,只挂了一些地图。……毛氏夫妇的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除此之外,毛泽东的生活和红军一般战士没有什么两样。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