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我是怎样写《文献中的百年党史》的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华读书报,作者李颖

    2021年4月21日,《中华读书报》书评周刊版面整版刊登党史专家、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主任李颖创作体会《让权威通俗党史读物“飞入寻常百姓家”》。

让权威通俗党史读物“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献中的百年党史》创作体会
■李 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在此之际推出《文献中的百年党史》,我感到激动、幸福,也感到紧张、忐忑。激动幸福是因为作为专业党史文献工作者能赶上百年盛事,可遇而不可求,能在百周年庆祝活动中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感到很光荣;紧张忐忑是因为知道自己的努力与社会各界对党史文献工作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书写得怎么样还要读者来评判。在《文献中的百年党史》出版5个月之际,回顾写作过程,谈一下自己的创作体会。



一、为什么写这本书
    写这样一本书的想法,由来已久,准备已久。

    一是百年党史值得书写。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和带领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成员,不掌握一枪一弹,不执政一城一池,刚成立时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但在成立28年后,也就是1949年,已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年后,也就是1956年,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这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成立57年后,也就是1978年,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发展活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成立91年后,也就是2012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即将如期实现。这些成就中的任何一项都能彪炳史册。这样的成就当然值得大书特书。

    二是党史工作者应该书写。

    加强党史研究是党史文献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加强党史宣传教育是党史文献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我从事党史工作已20多年,在不断深化党史研究的同时,多年来一直在思考如何使研究成果通俗化普及化,让老百姓愿意看喜欢读,拿起来就不愿放下。经过多年观察思考和实践摸索,我逐渐明确了编写权威通俗党史读物的想法。但一百年的历史波澜壮阔、亮点繁多,要写一本既权威又生动,既能足够聚焦于一个个专题又能串起百年党史的读物,颇难下笔。反复揣摩后,我决定以“文献”为引、以重大事件为主题串起百年党史,初步拟定了100年100个题目,并利用各种空闲时间,在先期发表的各历史时期文章基础上,一节一节推进,逐步完成了初稿。虽然从集中动笔到完成的时间只有将近2年,但实际上立意的选定、素材的搜集、每一个专题的研究写作,经过了20年的积累。

    三是市场需要权威通俗党史读物。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扎实推进,高质量高水准的权威党史出版物屡有推出;与此同时,随着网络社会的到来,各种野史流言在微信微博网络社区流传。总的来看,严谨有余但生动不足的权威读本和惹人眼球但错误百出的民间党史图书之间,有一片蓝海,亟待开发。近年来,我通过写作《党代会历史细节——从一大到十八大》《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等进行了探索,不论在业内,还是出版界,更重要的是在广大普通读者当中引起了一些反响,取得了较好社会效果。我认为这条路是走得通行得对的,起到了弘扬主旋律、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的效果。《文献中的百年党史》是编写权威通俗党史读物的最新尝试,与之前出版的书籍相比,这本书时间跨度更长,涉及面更广,也更难把握。但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宣传阵地你不占领就有人要抢占,老百姓的关注点你不引领就有人要带歪,难度再大时间再紧,我都告诉自己要努力写好这本书。

二、我是怎样写这本书的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至少经历过50个一百年,从中国文明史来看,一百年是个短时段,但从中国共产党这一百年取得的成就来看,却又是其他49个一百年所无法比拟的。如何体现这一百年的沧桑巨变,如何照顾到方方面面,如何看待前进道路上的曲折等,都是要考虑的问题。在具体写作中,我着力处理好以下六个关系:

    一是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和曲折错误、支流支脉的关系。

下一页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