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传媒大奖启动 总奖金仍为20万元

评委阵容有所调整;总奖金仍为20万元;    一种新的评奖文化正在走向成熟    今日,由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正式启动。由于有了前两届的成功经验,本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在筹备上显得要从容和自信得多。同时,为了保证大奖的顺利运作,主办方为新一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专门成立了组委会,南方日报集团副总编辑兼南方都市报总编辑王春芙任组委会主任,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陈朝华、新京报副总编辑李多钰分别任组委会副主任。组委会表示,本届大奖的评委阵容有所调整,而大奖的评选将一如既往地按照评选规则进行,在操作程序上更加透明。大奖依然为个人独得10万元奖金,其余各奖项的奖金每人2万元,总数共计20万元,以年度计,仍为中国奖金最高的纯文学大奖。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由南方都市报于2003在广州发起,2004年开始由南方都市报和新京报联合主办,迄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首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在广州颁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由作家史铁生获得,韩少功、于坚、李国文、陈晓明、盛可以等人分别获得年度小说家奖、年度诗人奖、年度散文家奖、年度文学评论家奖、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由此,“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迅速引起广泛关注,并被一些媒体评选为“2003年度中国十大文化新闻”之一;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颁奖典礼移师北京,““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3年度杰出成就奖”的得主是莫言,其他各奖项的得主依次是韩东、王小妮、余光中、王尧、须一瓜。比起第一届来,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不但成为文学界的一个焦点,更在传媒界获得广泛的关注,被认为是“传媒界自己的事情”。海内外超过两百家媒体大篇幅地报道了大奖的评审结果和颁奖典礼盛况。 

    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启动之际,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评委阵容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推荐评委还是30名,由于高洪波、贺绍俊、宋文京如今都不再担任《诗刊》、《小说选刊》、《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主编的职务,而推荐评委按惯例是由文学媒体的负责人来担任,所以,这三位因工作变动所带来的空缺,由叶延滨(北京,《诗刊》常务副主编)、冯敏(北京,《小说选刊》副主编)、封德屏(台北,《文讯》总编辑)这三人来代替。终审评委依然设置五名,原终审评委之一、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陈朝华决定辞去终审评委职务,改任“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组委会副主任,而另一位原终审评委程文超教授于2004年不幸因病逝世,经过慎重考虑和讨论,大奖主办方和评委会决定邀请北京大学的洪子诚教授和苏州大学的王尧教授加入终审评委会。洪子诚是诗歌界的权威,其著述的《中国当代文学史》等一系列著作备受好评;王尧教授著有《中国当代散文史》等一系列著作,是当代散文的深入研究者,也是“文革文学”研究的权威学者。他们的加入,使得终审评委的构成更加均衡和全面。 

    另外,本届大奖的网络支持改由网易和新浪两家来担任,以增加它的网络影响力。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之所以受到重视还在于它的规范的评奖程序,以及严格地按照程序办事。出资方不对评选过程做任何干预。它在国内首次引进了国家公证人员监督评选全过程的制度,并且终审评选实行记名投票制,终审评委独立自主地对自己的投票负责;而二轮投票制,使得评选结果更加公正、合理。为了进一步接受监督,增加评奖的透明度,终审评委林建法还建议,这一届公开终审评委的投票与获奖作家作品的得票。 

    通过两年的实践,“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所形成的一种新型的评奖文化正在走向成熟。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陈朝华表示,“与文坛保持必要的距离”保证了大奖的透明度和独立性,而“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的原则和立场能够从文学界外部给其他文学评奖带来一种对比和参照;“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评委会秘书长、青年文学批评家谢有顺则说,该奖重评奖结果,也重评奖程序,它要维护的是文学的创造性和基本精神。“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所追求的独立、创造、公正的评奖理想,为文学如何在这个传媒时代获得自尊的出场空间提供了新的思路。 

    新加盟的终审评委王尧教授认为,“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能够在短时期里迅速崛起、成为中国文坛无可替代的奖项,完全凭借它公正、专业、独立的品格。而洪子诚教授则认为,在一个嘈杂、每年涌现大量文学出版物的环境里,发现、推荐具有创造力的作家、作品,虽不容易,但很重要。他希望“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在发现、推动华语文学的自由创造精神上,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些信任和期待,都是“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继续前进的动力。 

    据“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评委会秘书长谢有顺介绍,大奖的初评和终评估计于今年的二月底结束,颁奖典礼将在三月举行。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