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句入眼 篇篇有用

    如果你一生只能读一本书,你会选择什么?林林总总的回答中,必不乏经受时间考验的经典。如果问题的重点在“一本”,可以选莎士比亚、歌德、尼采或塞万提斯,如果重点在“一生”,那么,还是蒙田吧。

    可以读一辈子的书,随手翻开,句句入眼、篇篇“有用”的书,《蒙田随笔全集》之外,真不容易想到第二本。把全本《随笔》里的箴言都摘录出来,是个不小的工程;倘若有人懒到每天需要按一条现成的指南行事,与其去查皇历,还不如翻《随笔》。蒙田被称为随笔文体的奠基人,这一条身份与多数人无关,被称为人文主义者,也很抽象,但他还有一个身份——“怀疑论者”,就得引起重视了。他是第一个让人铭记的彻底的自我反思者,他怀疑一切的善与恶是否如其所显示的那样不证自明,他相信每件不可理喻的行为都有可以理解的一面,他即使在谈到一些让人不齿的行为时,都会换位思考,会想到如果自己处在别人的情境下,是否也会做出同样的举动。

    蒙田是在他从公职岗位上退休后动手写《随笔》的,他是有关退休的大师,有关老年的大师,许多篇幅都写到寿命、老龄、休息,所有的篇什都表现出一个内心平和宁静的老人的智慧。《随笔》是一泓心灵的温泉,蒙田并没有拯救别人的企图,他说,这些文章都是写给自己的,是他自己在赋闲之后对人生展开的思考——正应了那句话:想要改变世界,需先改变自己。

    专心读《随笔》的人都会感到慰藉:蒙田几乎可以理解一切人类的蠢行,用他丰厚的拉丁学养,告诉你塞涅卡、贺拉斯、西塞罗、卢克莱修诸先贤是怎么说的,眼下的事情,在史上曾有过怎样的先例。他告诫说,勇气虽然美好,却是不可能一直有的,爱得越炽烈也越容易伤神,判断一个具体行动时,需要掌握全面的要素,需要先了解行为者是怎样的人;他的怀疑上升为迷人的相对主义,他借欧里庇得斯的话说,为什么我们应该把眼下的这一瞬称为活着,而不把死称为生命呢?

    每个人都要多给自己保留一些什么,这是蒙田众多忠告之一,这不是要教人自私,多为自己考虑的前提,就是宽待别人,因为刁钻苛刻、嫉妒易怒,都会侵蚀自己的光阴和精力。16世纪欧洲的世事比今日更加多艰多难,蒙田告诉人们要看得远些,他这么说中国:中国,“它的历史告诉我,世界多么宽广多样,远远超出了古人或者我们自己所能理解的范围”。此语并无任何深奥,甚至人人都会说,但在任何时候,这样的思想都会像久旱逢甘霖一样宝贵而及时。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