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密诏的另一个版本

    最近在读上海古籍出版社新刊茅海建先生的巨著《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对于书中所论杨锐为张之洞的“坐京”等新看法,甚为叹服。数年之前,我曾仔细阅读过三联书店出版的《戊戌变法史事考》初集、二集和《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心中一直有一个疑惑。这次读《戊戌变法的另面》依然未能释然,因此写出来就正于茅先生和诸位方家。

    茅先生前期几本著作中曾论说过,光绪与慈禧之间的权力关系,一般情况下是“事后报告制度”,但重要的事,要事前请示。“简放大员及各项要差”,由“皇上奏明皇太后”。光绪廿四年(戊戌年)七月十九日,光绪帝无视慈禧太后的政治权威,自行做出“罢免礼部六堂官”的重大人事决定,可认定是戊戌政变的导火索。七月二十九日,关于开懋勤殿事,帝后之间又发生了大争执。开懋勤殿,实质是要在现行政治体制之外,再建立新的议政机构和决策中心,架空后党,慈禧显然大为光火。七月三十日,感到威胁的光绪帝赐给杨锐一封密诏。康有为曾看到过此诏的抄件。戊戌喋血后,康有为对此诏进行了篡改,于同年九月初五在上海《新闻报》首次以中文刊出。黄彰健、孔祥吉、汤志钧等先生关于这封密诏也做过考订。

    茅先生在著作中所引光绪给杨锐密诏的文本,是他所说的“最好的版本是赵炳麟在《光绪大事汇鉴》所录”,全文如下:

    近来仰窥皇太后圣意,不愿将法尽变,并不欲将此辈荒谬昏庸之大臣罢黜,而用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以为恐失人心。虽经朕屡次降旨整饬,而并且随时有几谏之事,但圣意坚定,终恐无济于事。即如十九日之朱谕,皇太后已以为过重,故不得不徐图之,此近来之实在为难之情形也。朕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至于阽危,皆由此辈所误;但必欲朕一旦痛切降旨,将旧法尽变,而尽黜此辈昏庸之人,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不保,何况其他?今朕问汝:可有何良策,俾旧法可以全变,将老谬昏庸之大臣尽行罢黜,而登进通达英勇之人,令其议政,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而又不致有拂圣意?尔其与林旭、刘光第、谭嗣同及诸同志妥速筹商,密缮封奏,由军机大臣代递,侯朕熟思,再行办理。朕实不胜十分焦急翘盼之至,特谕。

    (茅先生分别在《从甲午到戊戌:康有为“我史”鉴注》,三联书店,2009年,页735- 736;《戊戌变法史事考初集》,三联书店,2012年,页44;《戊戌变法的另面》,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页180- 181引用了上述文字。后二者所引略有删节)

    这段文字出自赵炳麟《光绪大事汇鉴·戊戌之变》,载于点校本《赵柏岩集》(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亦见于收入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十一辑”的影印本《赵柏岩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赵炳麟在密诏文字后加注:“此诏后至宣统元年,由杨锐之子呈都察院。是时炳麟掌京畿,主持代奏,并连疏请宣付实录。”《赵柏岩集》中“谏院奏事录”卷六有“请宣布德宗手诏编入实录疏”(宣统元年八月十七日)、“请再宣布德宗手诏编入实录疏”(宣统元年十一月初九日)两摺,第一摺前记载:杨锐之子杨庆昶、门人黄尚毅在戊戌政变后,“缝手诏于衣领内带还蜀”,宣统元年八月十二日至京,请都察院代奏并请“宣付实录,以彰先帝仁孝”。

    但我却在黄尚毅(和杨庆昶一起到京陈情的杨锐门人)所撰《杨叔峤先生事略》中,读到和上述文本不太一致的“密诏”。

    另外,在《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20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中刊载杨歗谷在1963年所撰《记清光绪给杨锐的密诏及杨庆昶陈情》。据杨歗谷说,他早岁在京师时通过傅增湘从杨锐后人杨庆昶处抄录了光绪密诏。而傅增湘则是在杨庆昶至京师陈情,“诏书未缴,呈文未上时”,专程到杨的寓所抄录的。

    黄尚毅“事略”所录和杨歗谷转抄的“密诏”文本基本一致,全文如下:

    近来朕仰观圣母意旨,不欲退此老耄昏庸之大臣,而进用英勇通达之人,亦不欲将法尽变。虽由朕随时几谏,而慈意甚坚。即如七月二十八日(“事略”作“廿六日”,当为手民之误)之事,圣母谓已太过。朕岂不知中国积弱不振,非退此老耄昏庸之大臣,而力行新政不可。然此时不惟朕权力所不能及,若必强而行之,朕位且不能保。尔与刘光第、谭嗣同、林旭等详悉筹议,必如何进此英勇通达之人,使新政及时举行,又不致少拂圣意。即具封奏以闻,候朕审择施行,不胜焦虑之至!钦此。

    比对这两种分别出自赵炳麟和黄尚毅、杨歗谷的“密诏”文字,颇有差异。从语气上说,“圣母”更似光绪本人语言,而“皇太后”则像是收录于官方“实录”文本时所做的修饰。除了“圣母”与“皇太后”这种称呼上的差别外,两份材料最大的差异,是赵炳麟所录文字中说“十九日之朱谕,皇太后已以为过重”,这是指的“罢免礼部六堂官”事件。而黄尚毅的“事略”和杨歗谷抄件所录,则说“即如七月二十八日之事,圣母谓已太过”,这指的是“开懋勤殿”事,与前述“十九日之朱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件。

下一页

      相关新闻: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