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孙甘露、毛尖、小白谈古尔纳:承继莎翁与《一千零一夜》文学传统,开创非洲书写的新纪元


03
毛尖:
欧洲知识分子式书写的另一面,
是魔幻现代主义的回声

  《赞美沉默》开头主人公跟医生聊天,他说我告诉医生,我早餐喜欢吃青香蕉和熏猴子,那个医生一下就被这个话吓住了,他又写道,毫无疑问对我居然没有食品供应不足而感到惊讶。这种话语方式蛮知识分子的,我们在伍迪·艾伦的小说中也会看到类似的台词。但是他同时又非常充分地保留了非洲出来的作家的话语方式,包括非常明显地保留了一些斯瓦希里语在他的文本中。如果大家不太熟悉斯瓦希里语的话,可以看一下《狮子王》,里面有一句话就是斯瓦希里语——“哈库那玛塔塔”。某种意义上来说,斯瓦希里语对古尔纳的意义有点像北岛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中文是我全部的行李”。全世界也没有多少人去用斯瓦希里语的,而古尔纳就是特意地用这个东西。当古尔纳把斯瓦希里语当做他“全部的行李”去确认他自己身份的时候,其实略略有一种反讽在里面,因为他没有真正的认同——他既不认同英国,也不认同坦桑尼亚。他的资源是非常多面、非常复杂的。正是因为如此,我们阅读进入这虽然不是很厚,但是要花心思读的,读了之后非常有收获,至少你进入了一个非洲和欧洲两个传统都接壤住一个作家的心理状态。前面黄昱宁老师也讲了,他好像从来没有拿过布克奖,只是进过一个短名单,但是他是布克奖的评委,这点也是很厉害的。这个作家本身还是非常丰富的,因为他又是个研究者,在肯特大学读了博士留校,他一直做反殖民、后殖民研究,他的学院性质的东西也进入了写作。他的丰富性是足够的,读一本古尔纳收获会比我们读其他十本书会冲击更大。

  就体量来说,或者就它的史实性来说,《海边》特别能展现古尔纳要写那个地方的。古尔纳在文本中展现了三代人的故事。主人公的祖上曾经经历过阿拉伯商贸最辉煌的时刻,然后阿拉伯商贸地位的失去,既讲到内部的问题,也讲到英国对他们殖民。但是他对英国的殖民的书写也不是说完全站在后殖民的位置上批判的,他的态度非常复杂。包括前面提到的《赞美沉默》,他回到老家,听从父母的安排去相亲,他检讨自己为什么一直没有跟父母说他在英国有女人,结论是他也被这个17岁的姑娘吸引了,如果再发展下去的话,他可能会娶她。他在这里展现了相对诚实的写作态度,从这种诚实中我能略略看到一些魔幻现代主义的回声,所以古尔纳身上有非常多的面向,他有后殖民的面向,有魔幻现代主义的表征,他还有欧洲知识分子的书写方式,他非常丰富。

  如果一定要推荐我读一本的话,那我会推荐《海边》。它可能是最综合的,最饱满的一本。

04
孙甘露:
《天堂》是温暖明亮的大调,
《赞美沉默》和声繁杂

  《天堂》这个叙述,包括它的结构,比较类似于古尔纳的范式,基本上是围绕一个孩子来写的,你感觉他多少有点温暖的语调、态度。《赞美沉默》好像变成了心理分析的、写得非常复杂的范式,跟《天堂》不一样,写得非常纠结,伴随着强烈的、循环的自我分析。我觉得《赞美沉默》这个书名有一点复杂性、有一点反讽。写《赞美沉默》的古尔纳是一个很尖锐的人,而且毫不掩饰自己的尖锐。他很擅长于写得很复杂,如果说《天堂》有一点像比较明亮的很温暖的大调的音乐的话,《赞美沉默》就是一个和声非常复杂的小说。而且他的叙述,你看他这里面反复讲了,他说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讲这个事情,反复地循环地要提这个事情。

  《赞美沉默》里有很多蛮刻薄的话,表面上看没什么,但其实是一种蛮偏僻的知识,比如欧洲人对他们的看法。提到他出生地那个地方,因为那个地方是艾滋病的发源地,他就说是不是在西方人看来这个地方所有的人都跟猴子发生过什么关系。这个是写得非常刻薄的。他不说西方人觉得我们怎么样,而是用一个虚拟语气假装对西方人说,但是他又没说出来,自己心里面在想。他说你们以为我们这里的人都是在煤气上烤猴子的吗,你们猜这个猴子如果在煤气上烤,怎么样它的肉质才比较松软……有大量这种表述。

  这个小说从推进上来讲不像《天堂》那么清晰、顺着一个事情讲,虽然有一些回转的部分,总还是建立在非常清晰的叙事上的。如果把这个小说形容成一种音乐的话,它好像是一个现代主义的音乐,它的和声非常复杂,有很多穿插的声音,很难找到它非常清晰的脉络。

下一页 第一页

      相关新闻: